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精選12篇)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1
(一) 對號入座(每空3分,共30分)
(1) ······照這樣排下去,第26個圖形是( )。
(2)有一列數按“654321654321······”排列,則第34個數字應是( )。
(3)有同樣大小的紅、白、黑共135個珠子,按“5紅、4白、3黑”的順序排列,這些珠子中,紅珠有( )個,白珠有( )個,黑珠有( )個,最后一個是( )。
(4)王明在家練習硬筆書法時,寫“我們愛老師我們愛老師······”依次寫下去,那么第63個字應是( )。
(5)有一列數6、0、7、6、0、7、6、0、7······第28個數是( ),這28個數的和是( )
(6)有50顆圍棋按這樣的規律排列著“黑黑黑白黑黑黑白······,那么倒數第7顆應是( )顏色的。
(二) 公正裁判(每題4.5分,共18分)
1、 交通信號燈亮燈的順序是:紅、綠、黃、第1次亮的是紅燈,第20次亮的還是紅燈。( )
2、 28人排成一排1至3報數,最后一人應報3。( )
3、 23只兔子按照兩只灰兔、三只白兔的順序排列成一排,這些兔子中灰兔有9只灰兔。( )
4、 1、-1、2、-2、3、-3、4、-4······第20個數是-20( )
(三) 選擇(每題5分,共20分)
1、 共有48人,1至3報數,最后一人報( )
a、1 b、2 c、3
2、“紅、黃、黃、藍、藍、藍、紅、黃、黃、藍、藍、藍、······”求第56個字的正確的算式是( )
a、(1+2+3)×56 b、56÷(1+2+3) c、56÷(1+2+3)×2
3、有一個小數7.12365365365365······,從小數點 向右數34個數字,共有( )個3
a、9 b、10 c、11
4、有一列數按“432791864327918643279186······”排列,那么前54個數字的和是( )
(四) 能力遷移(每題8分,共32分)
(1)國慶節商店門口掛了一排彩色燈泡,按“二紅、四藍、三黃”排列,第42只燈泡是什么顏色?第105只燈泡是什么顏色?
(2)幼兒園的小朋友做傳花游戲,12人圍坐一圈。從1號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向下一個人傳花。當傳了33次時,花應該在幾號小朋友的手里?
(3)五(1)班48名同學排成一排,按1至5報數。最后一名同學報數字幾?班主任安排報“1”的同學掃地,報“4”的同學擦玻璃。你知道負責掃地和擦玻璃的各有多少人嗎?
(4)
abcdabcd···12312312···
上表中每一列兩個符號為一組,如第一組:“a1”,第二組“b2”,······問第35組是什么?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2
一、激趣引入
教師組織學生玩記憶力比賽游戲。男女兩名學生各拿一張寫有一個多位數的卡片,男生記的內容是162536496481,女生記的內容是123412341234。結果女生獲勝。
生:不公平,女生記的數字有規律,只要記住1234,然后重復3次。
師:你們也這樣認為嗎?其實,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賽,女生之所以獲勝,是因為她們記的內容有規律,記起來非常容易。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評析:通過“記卡片”的游戲,喚起學生對“規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比賽的形式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做到“課伊始,趣亦生”。】
二、探究規律
1.感知規律
教師出示張燈結彩、花團錦簇的圖片(盆花、彩燈、彩旗有規律地排列著),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發現的規律,并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片把發現的規律擺出來。
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要做到既簡單,又清楚!
學生展示得到:
盆花:○● ○●……
彩燈:●●○ ●●○……
彩旗:●●○○ ●●○○……
【評析:“找規律”這一內容的教學關鍵在于“找”。此環節十分重視規律的發現、揭示的過程,讓學生在適度的動態和開放的場景中自由地觀察、概括和交流,進行著多形式的有效學習。】
2.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個規律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如果像這樣排下去,第1行的第20個是什么顏色的圓片?
生2:第2行的第100個是什么顏色的圓片?
生3:第3行的第36個圓片是什么顏色?
師:同學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可以嗎?(電腦出示:如果照這樣排下去,它們的第15個分別是什么顏色呢?)老師這個問題其實是幾個問題?
生:三個。
師:哪三個?
生:第一行的第15個是什么顏色,第二行的第15個是什么顏色,第三行的第15個是什么顏色?
【評析:改變課本例題編寫中盆花、彩旗、燈籠逐一呈現、分別提問的方式,而以“如果照這樣排下去,它們的第15個分別是什么顏色呢?”的提問加以統整,不但便于揭示知識間的聯系,也給學生預留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提高了思維含量。】
三、練習與應用
1.觀察:動態中的規律問題
(課件出示俄羅斯方塊:
(圖略)
師:這個畫面大家熟悉嗎?如果按下這個向上鍵一次,方塊會按順時針旋轉90°成形狀a,再按就再轉90°成形狀b。如果這樣按10次?畫面上的圖將會是哪個?
生:是第2個。
師:怎么想的?
生:用10除以4余2就是第2個。
師:有不同的想法嗎?那咱們就驗證一下。(師按鍵驗證,然后圖形變成原來的形狀)下面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再來把它轉動一下。(師將它變成第三幅圖樣)現在請大家睜開眼睛,猜猜看,老師可能按了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可能按了3次,
生:也可能按了7次,11次。
師: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因為按3次可以變成這樣,經過4次他還會變成這樣。所以老師可能按了7次,也可能是11次。
師: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2.聽辨:聲音中的規律問題
師:剛才我們是用眼睛看規律,下面我們用耳朵來聽規律,好嗎?(電腦擬音:咚篤篤倉,咚篤篤倉,咚篤篤倉……)有規律嗎?能用你喜歡的方法把它表示出來嗎?
(課件顯示活動要求:1.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這個規律表示出來,讓別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其中的規律,2.在你表示的方法中,第23個是什么?)
師:誰來匯報一下?
生:我是用abbc、abbc、abbc……來表示的,第23個是b。
生:我是用○△△□、○△△□、○△△□……來表示的,第23個是△。
……
3.游戲:活動中的規律問題(略)
【評析: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活動場、一個思維場、一個情感場!學生在這個場域中游歷,可以盡情地享受思維的快樂,并逐漸地內化新知、增長智慧、提升能力。】
四、總結升華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的找規律,感覺怎么樣?
生:我感覺很好!
生:我感到很多的地方都有規律。
師:是啊,其實有規律的現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發現許多規律,解決許多問題。還記得課前的那場比賽嗎?……其實呀!男同學記的那個數也是有規律的,只是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瞧!兩位兩位地看,16、25、36……大家發現規律了嗎?
【評析:另一種規律的呈現,出乎情,入乎理:是啊,意料之外的環節,給人以視覺沖擊的同時,更使人驚嘆于教者設計的匠心所在;細細品來,正如教者課初的導言,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有規律、有規則的世界里,今天的所學、所得,只是數學知識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著我們,需要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3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規律
師:小朋友們,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為有了規律而變得更加美麗。
師:數學王國里的聰聰和明明,他們應用了規律的知識分別裝飾了廚房,想請小朋友們去參觀一下,大家愿意去嗎?
(課件出示聰聰設計的廚房)
師:誰發現了聰聰設計的廚房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復習以前所學的規律)
生反饋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明明看見聰聰把廚房設計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這就是明明設計的廚房的壁磚和地磚。(課件出示)
我們來聽聽聰聰是怎樣評價的呢?(你怎么設計的亂七八糟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為明明設計的廚房有規律嗎?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幫助聰聰找規律。(揭示課題并板書:找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數學王國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邀請小朋友們去參觀他們設計的廚房來引入新課的,這樣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當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的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聰聰設計的廚房是按照小朋友們以前所學的規律來設計的,屬于復習舊知:然后當出示明明設計的廚房時,通過聰聰對他的評價,說怎么設計的亂七八糟的,一點也沒有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興趣,直奔今天的教學主題找新的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師:我們先來研究壁磚。這個壁磚的排列究竟有什么規律呢?(4)
師:請小朋友小組合作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大概3種:斜著看,每一斜排的圖形相等,顏色相同;每一行的圖形一樣多;每一列的圖形也相同。)
當學生提到每一行的圖形一樣時,(如果學生沒有提到,老師這樣引導:剛才都是斜著看,我們還可以怎么看啊?)
師:對,每一行都有圓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這4種圖形,但是這4個圖形的什么不一樣呢?
師:那他們的位置變化有什么規律呢?我們先來觀察第一行。
師: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學生說一個,我依次貼在黑板上)
師:那從第一行到第二行圖形位置是怎么變化的呢?(請學生到黑板上擺)
當學生擺完后,課件出示,問:這樣就好了嗎?(還要往前移一格)
師:我們來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演示的呢?
師:第三行的圖形又是怎么變化得來的呢?(請學生來移一移)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4
這個星期三聽了六節相同課題的課《找規律》,六位優秀的青年女教師來自城區五個學校,她們帶著各自學校的特色,更帶著她們自身獨特的風采,向學生展示了規律的形成,規律的內涵,規律的運用,規律的延伸,規律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美不勝收的感受!在對比中,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各種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利弊。
課堂上教師對每個環節的精巧設計,值得學習和借鑒:
一、在導入中滲透規律。有兩位教師的導入教學非常好,其一就是上一篇博文《學生的精彩》中介紹的“男生、女生記憶力大比拼”。緊扣課題,揭示了學習規律的價值,課堂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輕松自然地引入新課。另一位教師的導入如下:
【師:聽說我們班學生很聰明,老師準備了幾道思考題想考考同學們,你們有勇氣接受挑戰嗎?
……
師:今天星期幾?(……)再過七天是星期幾?(……)填空:冬去什么來?(……)同學們怎么回答得這樣塊呢?
生:因為有規律。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規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生:……………
(師揭示課題)】
整個過程簡潔明快,在導入中就開始對學生滲透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原型,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構建。
二、在操作實踐中,感悟規律。教學片斷:
【師: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貼下去,第15塊磁鐵是什么顏色?(黑板上紅黑相間地貼了8塊磁鐵。)
師:(部分學生急欲回答,教師緊接著說)噓……,先自己獨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作業紙上記下來。寫好了,可以小組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安靜下來,每個學生都埋頭書寫,過了一會兒,小聲的討論開始了,然后一只只小手再次舉起。教師視頻展示學生作業,并指名口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在每一節課上都出現了相同的問題“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每一次問題出現時課堂上都會有幾個機靈鬼心急口快地報出答案,有些老師會就勢板書學生口述的幾種算法進行講解。這位教師沒有讓學生說出來,輕輕地一“噓”,消去了孩子身上的浮躁,讓他們靜下心來,在“知其然”的基礎上去探索“其所以然”,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輕輕地一“噓”,為更多沒有反應過來的孩子爭取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不是人云亦云。輕輕地一“噓”,使小組交流和集體反饋更加有效,拓展了孩子的思路。輕輕地一“噓”,使課堂不再是少數人的課堂,成了全體學生的舞臺。也正是這輕輕地一“噓”,才有上一篇博文《學生的精彩》中所展示的豐富的圖文表達。
三、精彩的變式練習。
1、學生先按順序報數并記住自己報到的數。
①根據自己報到的數,算一算,如果按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的順序重復排列,你會得到哪個福娃的祝福?
②根據自己報到的數,算一算,如果按鉛筆、橡皮、筆芯的順序發禮物,你會得到什么禮物?
教師在個別口述后,通過起立的方式檢查學生計算情況。
2、“照這樣排列,左起第面旗是什么顏色?”,照樣子,一人出題全班解答;小組互相出題互相解答;自己出題,自己解答。
3、移動一個圖形,使這列圖形的排列有周期性規律:○□▽○□▽▽○□。
六節不同風格的課堂,使我對本課內容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認識:
一、本課的重點之一應該放在“找規律”上。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規律呢?這是周期規律,即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幾個物體合成一組,依次重復出現,這種規律最重要的特征是,每組中相同序號的物體都是完全相同的。在尋找規律時,首先要確定是不是這種規律,是否符合這種規律的特征(重復出現);如果是,那么每組有幾個物體組成,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只有對規律有了清晰透徹的理解掌握,才能利用規律通過除法計算找到某個序號的物體是什么。
二、本課的重點之二是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解決問題可能有多種途徑,開闊思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比較,在認知矛盾中領悟到針對不同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培養優化意識。
聽課感想:
一、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都注意到了規律的介紹,但重視程度不夠,把目光都盯在了第二個重點上,舍本求末。在教學例題時,一般都是指名口述一下每個排列有什么樣的規律,缺乏對規律的總結概括,致使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彩旗(兩藍兩紅)的排列周期是2;在練習時,沒有一個教師問一句:“這是周期規律嗎?為什么?”,關于規律的變式練習幾乎沒有;在講解規律時,沒有講清周期規律的典型特征(每組中相同序號的物體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后面問到學生:“為什么看余數就可以知道是什么顏色?”學生大多解釋不清。在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對周期規律有了感性的、初步的認識,在上完課后應該達到系統、理性的認識,可是因為對規律教學不夠深入,學生上完課后只能達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認識。
二、在優化策略方面,許多教師處理得很好。首先通過第一個例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法,對于每個學生所使用的方法不作評價,再通過第二個例題中不同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通過畫圖和數的奇偶性來解決此類問題的局限性和列式計算的簡潔性及通用性。但對畫圖和利用數的奇偶性解題過于忽略,少數老師甚至在教學語言中帶有否定的傾向。其實方法無所謂好壞,都有各自的利弊,譬如對于一一間隔的規律而言,利用數的奇偶性解決就非常合適!當一些學生對列式解題有困惑時,畫圖驗證一下不也是很好的嗎。在這一點的教學上應注重引導學生區分每種方法的利弊,引導學生學會在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注重學法指導。
三、教學中,當除法算式列出來之后,所有教師都很注重引導學生說出算式的含義。當講到余數時,應引導學生說清余數表示的是第幾組的第幾個,前面有幾組是完整的,還剩下幾個。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頭腦中再現直觀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為下一課,求每種物體的個數埋下伏筆。
聽課困惑:
1、課堂上,在列舉解題方法時,有位學生說:“老師,我是3盞3盞地分一分,分完15盞,還剩2盞…….”,因為前面教師已經給大家介紹了列式計算比較好,所以對這個學生的發言比較惱火,她對這位學生說:“分一分的方法好嗎?100盞還能分嗎?”
我不懂,“分一分”為什么不行呢?3個3個地分,不就是除以3嗎?100盞仍然可以分吶,100除以3,等于33余1,不就是把100,3個3個地分分到99還剩下1個嗎。如果這位老師不是斷然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幫助學生找出分一分和除法計算之間的密切聯系,把分一分轉化成除法計算是不是更好呢?
2、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這樣周期規律存在,有位學生回答說:“街道邊的一排排樹也是這種規律。”教師回答:“那一排樹是周期規律嗎?”另一個學生馬上補充:“那不是周期規律,如果每兩棵樹中間夾一個廣告牌就是了。”教師滿意地笑了。
我不懂,街道邊的一排樹,排列有周期規律嗎?所有周期排列的周期是不是一定大于1呢?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應怎樣回答呢?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找規律》怎么寫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找規律》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在變化無窮的課堂里,到處充滿著課改的氣息,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性的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主動發展。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學情分析:
鑒于學生對周期排列規律的了解,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循環的規律。
教學方法: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戲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學程序
1、游戲激趣、回顧舊知
回顧舊知,感受生活中的規律,便于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延續學習。
2、游戲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
新課開始,我就以學生們喜愛的小動物引入,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排列順序,并讓學生進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進入學習境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利于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使教師的授課能象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這些圖案都是內容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使學生在“玩中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理去獲取知識,讓他們盡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出示小東家墻面、地面問題,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提示規律。
4、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我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
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設計出不同的循環排列規律。
反復實踐、鞏固新知
“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轉盤游戲。設計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效果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課雖盡,味猶存。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發規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做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
請學生繼續講,然后設疑,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每天鍛煉身體時喊口令,111211112111121……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那么現在我們來一起做個游戲,在黑板上畫□○,猜接著畫什么?老師隨便畫個+,在畫的過程中,讓學生來觀察,來猜測。再畫一組圖片,讓學生來主動參與討論。
三、授入新課
出示課件圖片,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
1、提出問題: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自己試一試。
2、全班交流。(讓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查,幫困難學生)
3、學生向同學們匯報自己的不同方法
第一種:單雙數的方法
第二種:自己畫的方法
第三種:跟課本上同樣的方法
對于第三種,特別需要強調學生要理解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特別余數是1表示每一組的第一個,余數是0表示最后一個
書寫算式:15÷2=7(組)……1(盆)
比較反思,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快!
一、 練習試一試
1、首先讓學生觀察彩燈,找出規律。
2、尋找幾個一組,動手畫畫
3、確定總數,幾個一組,然后根據余數確定是什么顏色?
4、對于彩旗中的規律,特別強調學生確定每幾個一組,余數的對應情況!
二、 練習練一練
1、確定好幾個一組,然后列算式解答
2、同樣的方法,來確定
3、首先通過計算,來確定所選的序號的余數是幾,然后確定是什么圖形!
三、 提升練習:
1、愛數學愛數學愛數學……
第28個字是誰?
2、我們愛數學愛數學……
第28個字是誰?
3、在前28個字中,一共有幾個“愛”?“數”有幾個?“學”呢?
四、 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并學習了如何尋找規律,并根據規律進行探索。在今天的學習中關鍵首先要找出第一個循環,并確定是幾個一組,然后根據余數來找出符合規律的數,希望同學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探索!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7
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115-116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發現圖形的循環規律。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事物排列的過程中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學具(貼貼畫)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有關規律的知識。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這不,聰聰和明明這兩個小朋友就運用規律的知識來裝飾自己的房間。
課件出示聰聰的房間,播放語音
師:仔細觀察,誰能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可能有:
生1:窗簾的顏色排列有規律。(藍長條和白長條一組,重復出現);
生2:燈籠排列有規律。(兩個紅的一個藍的一組,重復出現);
生3:桌布的顏色排列有規律。
師給予表揚和肯定。
師:聰聰的房間已經參觀過了,現在我們和聰聰一起去參觀一下明明的房間。
課件出示明明的房間,播放語音。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聰聰找出規律嗎?
生:愿意。
師:今天我們就來幫助聰聰“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在參觀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觀察、發現階段,體現數學內容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同時還可以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舊知)
二、 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 找出墻面的規律
師:我們先來找一找墻面圖案的規律。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有些什么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生生互動,激發思維。師參與其中。
組織匯報,并根據學生匯報點擊課件演示。
師:哪個小組把自己發現的規律和大家說一說。
預設:
生1:我是斜著看的,斜著看每一斜行的圖形都相同;
生2:橫著看,上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最后,其他圖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豎著看,前面一排的第一個圖形移到了最下面,就變成了后面一排的圖案。
師激發提問:同學們斜著看,從上往下看,從左往右看,都發現了規律,我們再換一換方法,看看你還能發現什么規律?
點名回答。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發現規律。
師:這種規律就像我們所學的一種什么現象引發的規律?
生:平移現象。(板書:平移)
師:如果按照這個規律再變化一次的話,將會是怎樣的結果?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物品、圖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物品是什么。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提高幼兒的創編以及創新能力。
3、引導幼兒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并讓幼兒體驗與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排列規律。
活動難點:在掌握其排列規律后繼續創編其規律
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內容創設我做了精心的準備:
1、小兔子過生日情景圖。
2、一串兩色的項鏈;一串兩黃,一紅糖葫蘆。
3、打擊樂器若干;彩色圖片若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課前律動(智慧寶寶)
2、小朋友們可真棒個個都是聰明可愛的智慧寶寶,那智慧寶寶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嗎?誰能說說你過生日時最快樂的事是什么?看來小朋友們過生日那天過的都很快樂,還有那么多的生日禮物。
3、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它想邀請小朋友們參加它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去嗎?老師還為它準備了一件生日禮物,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出示項鏈)可是老師還沒完成智慧寶寶們能幫幫我嗎?下面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條項鏈珠子的排列有怎樣的規律?(幼兒先觀察再發言最后動手)
二、引導幼兒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規律,并創編新的排列規律。(基本過程)
1、小朋友們不愧為智慧寶寶這么快就幫老師完成了禮物那就讓我們帶上禮物坐上公共汽車快快出發吧!音樂《公共汽車》。
2、小朋友們快看我們來到了小兔子的家,看小兔子家漂亮嗎?知道小兔子家為什么這么漂亮嗎?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在小兔子家發現了哪些有規律的擺設?(觀察后說一說)原來小兔子家之所以這么漂亮是因為家里的擺放很有規律。
3、看,小兔子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樣小朋友們都愛吃的這是什么?(出示糖葫蘆)你們想吃嗎?小兔子說了要想吃得有一個條件,誰發現糖葫蘆的排列規律就把它送給誰吃(自由發言)
4、為了給小兔子助興老師想用這串糖葫蘆變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師表演)出示糖葫蘆你發現它有什么變化?怎么了少了一個,少了一個什么顏色的?你怎么知道的?(幼兒根據糖葫蘆的排列規律一紅二黃總結)
5、現在老師就代替小兔子把糖葫蘆送給表現的幾個小朋友。
6、小兔子的宴會開始了,老師想用掌聲祝賀它(師拍手--)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老師的掌聲有何規律?誰能接著做下去,你能不能也創編一個有規律的掌聲來祝賀小兔子。小兔子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打擊樂器你能創編一段有規律的節奏嗎?
7、小朋友們可真棒小兔子十分高興準備切蛋糕了讓我們一起為它唱生日歌好嗎?和老師一起邊唱邊跳舞一起祝它生日快樂。
8、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我們的動作有什么規律嗎?
三、活動總結
1、小朋友們今天高興嗎?看看今天在小兔子家我們有怎樣收獲?(老師引導和孩子們共同總結)
四、活動延伸
1、原來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小朋友們想不想送給小兔子一件生日禮物,讓我們一起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給小兔子設計一件生日禮物。(師幼共同設計)
2、小朋友們小兔子看見禮物高興極了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到外面做游戲你們愿意嗎?那我們和小兔子一起蹦蹦跳跳走出教室好嗎?(音樂《小兔子乖乖》)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9
背景:
這是一堂在新教育實驗第七屆研討會上,在一天半前由與會教師臨場電腦點課而定題的供研究探討而上的“家常課”。
當時年會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新教育研究中心倡導聽課模式的雙關注:既關注教師更關注學生。關注教師所定目標的準確性、實施策略及達成度,關注教學環節的干凈,關注課堂節奏的疏密,關注教師的教學機智;您更應該關注某一個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學習清單、參與度、練習的質、量,情緒及思維的變化。[參見大會手冊157-160頁]
席爭光老師簡介: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白坡小學教導主任。河南省小學數學名師,先后被評為省骨干教師,洛陽市名師,洛陽市業務標兵,吉利區明星教師,區拔尖人才。多次參加省、市小學數學教學大賽,均獲得第一名。2005年10月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第7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所做《圓的周長》一課獲大賽一等獎第三名。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各種級別獎勵并發表。
教材介紹
本單元把常見的、有固定周期規律的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現具體現象里的周期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 第一部分是體會周期現象,發現其中的周期規律;第二部分是解決有周期規律的實際問題。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題和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是配合兩部分的教學。
周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是現象的周期。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
發現周期,并體會它的確定性是認識周期現象的關鍵,是第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 在例1的畫面里,由近到遠依次是盆花、彩燈、彩旗,它們擺放順序的規律都表現在顏色上,十分醒目、容易發現。教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通過問題“從左邊起,盆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彩燈和彩旗呢”明確了研究對象、教學次序、觀察內容。學生看出各類物體的擺放順序并不難,但說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質量,通過說擺放的順序進一步體會規律。如盆花,學生一般說成“一盆藍花和一盆紅花間隔著擺的”。要引導他們理解“每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先1盆藍花,再1盆紅花”。再如彩燈是“每3盞一組”,“每組都是1盞紅色、1盞紫色、1盞藍色”。彩旗是“每4面為一組”,“每組都是先2面紅色,再2面黃色”。能看出一組的數量和一組里的次序,就發現了周期,對規律的理解就準確了。例題教學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問題以及緊接著的“試一試”。讓學生根據看到的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更深的體會。所問的盆花、彩燈、彩旗都沒有畫出來,它們的顏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據規律進行推理。教材里的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學生再現周期規律進行的推理活動。各種方法都有特點,也有其局限。對各種方法的評價和采納,要讓學生體會并逐步選擇。學生對第一種方法“畫一畫”,會感覺比較麻煩,如果花的盆數再多些,畫的也更多,對第二種方法“單數盆是藍花、雙數盆是紅花”會最感興趣。對第三種方法“用除法計算”會感到比較難,不愿接受。這些體會都是暫時的,到了“試一試”里,他們又會感到前兩種方法都不太好,轉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難點是怎樣根據余數作出正確判斷,要給學生兩點指導:一是想一想,“余數”在第幾組物體里。二是畫出一組,余數是幾就圈第幾個,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組)……1(盆),第15盆花是第8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藍花。又如17÷3=5(組)……2(盞),第17盞燈是第6組里的第2盞,表示第17盞是紫色燈。再如23÷4=5(組)……3(面),第23面旗是第6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黃旗。
“練一練”對其他活動、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預計,重點仍然是發現和表達各次活動、各個現象里的順序規律。前兩道題的周期載體仍是物體的顏色,第3題變為形狀;第1、3題的順序規律仍表現在畫面里,第2題則用語言文字告訴學生。這些變化能提高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
練習十第1、2題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周期現象。第1題12種生肖(12年)是一個周期。教學第1題時,可以先在自己的生肖下寫出年齡,再寫相鄰生肖、其他生肖下的年齡,然后想“接下去的年齡該寫在哪里?”體會12年是一組。
席爭光課堂簡案《找規律》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的情境,使學生發現周期現象中的規律,并能夠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描述規律。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優化,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重難點: 1、對周期現象中的規律進行語言描述。 2、對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方法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發現規律,語言描述。 1、老師畫氣球,學生發現規律。 2、學生用語言描述規律。 二、自主探索,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照這樣畫下去,第十五個氣球是什么顏色? 2、學生自主探索。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學生評議方法。 三、拓展研究,優化方法。 1、出示一列燈籠(每三個一組,按照紅紫藍排列)和一列彩旗(每四個彩旗一組,按兩面紅色兩面黃色排列)。 2、發現規律,語言描述。 3、出示問題,自主解決。 4、優化方法,完成建構。 四、課堂鞏固。 1、做60頁 “練一練”第一題。 2、做60頁“練一練”第二題。 3、課堂游戲。 五、課堂總結。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10
一、 對號入座。(30分)
1、 ……照這樣排下去,第26圖形是( )。
2、有一列數按“654321654321……”排列著,則第34個數字應是( )。
3、王兵在家練習硬筆書法時,寫“我們愛科學我們愛科學……”依次寫下去,那么第23個字應是( )。
4、北京奧運北京奧運北京奧運……,根據排列規律,第43個字是( ),第84個字是( ),第105個字是( ),第122個字是( )。
5、一組圖形按這樣的規律排列: ι……
如果共有26個圖形,其中有( )個,( )個;
如果共有28個圖形,其中有( )個,( )個;
如果共有33個圖形,其中有( )個,( )個;
如果共有45個圖形,其中有( )個,( )個;
6、上體育課,男生排成一排,按照一至二報數。這排男生共有25人,第10位同學報( ),最后一位同學報( )。其中共有( )名同學報“一”,共有( )名同學報“二”。
7、2006年3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3月份上了( )天課,休息了( )天。
8、每兩朵紅花之間有3多黃花,那么從左往右數第41朵花是( )花,其中紅花有( )朵,黃花有( )朵。
9、河堤的一邊栽了45棵樹。這些樹按1棵柳樹、3棵桃樹的規律栽種。河堤的一邊共栽了( )棵柳樹,( )棵桃樹。
10、3×3=9,3×3×3=27,27的個位數字是7,3×3×3×3=81,81的個位數字是1,3×3×3×3的個位數字是( );把12個3連乘,那么這個積的個位數字是( );把21個3連乘,那么這個積的個位數字是( );把2007個3連乘,那么這個積的個位數字是( )。
二、 解決問題。(20分)
1、 元旦要到了,教室里要按紅、黃、藍、綠的規律掛彩燈,一共要掛三十四盞燈。四種顏色的彩燈各需多少盞?
2、 今天是星期四,媽媽過49天要去喝喜酒,你知道那天是星期幾,媽媽周六、周日休息,到那天,她要請假嗎?
3、 有同樣大小的紅、白、黑珠子共90個。如果按3個紅珠,2個白珠,1個黑珠的順序進行排列。黑色的珠子共有幾個?第68個珠子是什么顏色?
4、1998年2月1日是星期日,2006年的2月1日是星期幾?2008年2月1日呢?
5、6個小朋友圍成一圈在做游戲。從小剛開始,按順時針的方向,每人依次說出1個字,共同念兒歌《大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幾只?一二三四五。誰說到最后一個字“五”,就要被淘汰。然后剩下的人再按照這個規則進行,直到剩下最后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勝利者。誰將會第一個被淘汰?最后的勝利者會是誰?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11
提醒學生要有規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師:能說說你是按照什么規律擺的嗎?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擺法,也能簡單地表述其中的規律。學生發言非常勇躍,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躍躍欲試,這時我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新課:
1.觀察發現規律。
師:小東家的廚房裝修得可漂亮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指導看書)
小東家的墻面和地面在設計上,隱藏著規律,比一比,看誰最快找出來。
[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
學生觀察思考后,匯報:說說你找到的規律。
生1(上講臺指著圖):"墻面"中間的斜線上有4個☆,向上一斜線有3個△,向下一斜線有3個○,再向下有2個□,這邊也有2個□,最右邊的下方是△,最左邊的上方是○。
生2:“地面”這一圖中每一斜線是的顏色真是一樣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綠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藍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紅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黃色……。
師進一步引導: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關系,第二行與第三行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行有什么關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組里合作交流。
[教學這一過程時,學生通過觀察、獨立思考,發現了不少“規律”,但仍沒發現主要的“規律”。因此,這時我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最后通過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學生合作交流,小組匯報。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圖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圖形;……
生5:豎著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圖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圖形;......
生6:……
[學生邊說,老師邊移動教具,共同驗證規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規律的特點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規律,畫一畫。
指導看書115頁例1: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先仔細觀察,再討論。
師:按這樣的規律排下去,下一組是什么圖形呢?
請一學生上臺演示,其他學生填寫在書本上。
3.動手操作,創造"規律"。
老師家也想象小東家那樣,用四種瓷磚(紅、白、黑、黃)設計出既美觀,又有規律的墻面,你能開動腦筋,幫我設計嗎?
[學生紛紛動手操作起來,大部分學生能分組合作擺出各種方案。]
小組展示、匯報:說說你設計的圖形有什么規律。
生1:紅、白、黑、黃 生2:紅、白、黑、黃
白、黑、黃、紅 黃、紅、白、黑
黑、黃、紅、白 黑、黃、紅、白
黃、紅、白、黑 白、黑、黃、紅
生3:紅、白、黑、黃 生4:黑、黃、紅、白
黑、黃、紅、白 黃、紅、白、黑
紅、白、黑、黃 紅、白、黑、黃
黑、黃、紅、白 白、黑、黃、紅
[第二、第三個學生的方法比較新穎,師:這里又有什么規律?讓學生詳細說一說。]
(三)練習反饋
完成做一做,讓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他們之間的什么規律。
[老師巡視時發現:有些學生沒注意觀察,仍以為是第一題的規律,出現作圖錯誤,有些學生還不會應用“移動”的方法。]
五年級《找規律》測試卷 篇12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中班幼兒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好動、好問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的間隔排列;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并培養
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并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