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精選2篇)
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篇1
教學內容:p33、34頁的內容及例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
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
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2.在探索學習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問題的習慣。
4.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5.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并從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
教學重點 :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是多少。
教具學具 :師:長方體表面積展開教具。生:用附1、附2做成的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刀、尺。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圖略,長4厘米,寬2厘米,高3厘米)
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哪些面的的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左、右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前、后兩個在的長是,寬是。
二、自主探索
1、分組操作,
探索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并建立它們的聯(lián)系。
同學們,你們知道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展開后是什么形狀嗎?現(xiàn)在就請大家利用課前準備的長方體、剪刀 ,看看把一個長方體紙盒展開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展示不同的展開圖。
大家知道展開前長方體的每個面在展開后是哪個面嗎?現(xiàn)在大家在沒剪的那個盒子上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然后與剪開的那個作個對比,在展開圖上標出6個面。
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展開的正方體圖,回答:剪開后的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有幾個相等的面?
師:長方全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2、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過渡語:其實,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果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能不能計算出它的表面積呢?
出示例1,問: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什么?
看教材上的立體圖形思考后填書,全班展示不同結果。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方法二: (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師: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種列式變成第二種,第二種方法可以命名大會計算簡便些。
三、鞏固練習
1、p36第1題。只列式,不計算。
2、p34做一做。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需要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只需要計算出其中幾個面的面積。究竟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出示做一做后問:要給簡易衣柜做布置,要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少的那個面面積怎樣求?
學生獨立列式,集體訂正。
3、p36第2題
方法指導:先確定一個面做下底面,寫下“下”,然后想象折疊的過程,折疊一面確定一個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標上相應的文字,如果定為是右面,就在此面標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復不遺漏的在六個面上分別標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這個展示圖就能折成正方體,否則就不能。如果學生想像判斷困難,可讓學生在紙上畫出這些展開圖,再剪下來,動手折一折。
四、作業(yè):p36第2題
板書設計:
上、下面=長*寬
例1 (1)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前、后面=長*高
(2)(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左、右面=寬*高
答;至少要用1.66平方厘米的硬紙板。
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篇2
第三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
教學內容:教科書p 15頁例4,完成試一試、練一練及練習四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前準備:長方體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
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
(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
(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是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談話才我們剛才我們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四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體重的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地(20)題。
4、做練習四第51題
先讓學生根據(jù)表中列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最后引導學生比較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過程和方法,說說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課小結
同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
五、作業(yè):練習四第3、4題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