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實錄與評析
一、實物引入、提示課題、明確目標
師:(用課件出示實物圖,談話導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如牙膏盒、藥盒等),工人師傅在制作這些紙盒時至少要用多少紙板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當你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生2:怎樣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評析:從生活實際引入,還數學的原始本來面目,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問題,又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我們先來研究什么是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長方體牙膏盒)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沿著棱剪開(紙盒粘接處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開,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原來的立體圖形變成了平面圖形。
生2:我發現長方體的外表展開后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
2.初步認識正方體的表面積。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再出示正方體藥盒課件)按同樣的方法剪開,再展開,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正方體展開后也變成了平面圖形。
生2:我發現正方體的外表展開后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的。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
師:說得對!請你拿出學具袋中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學具,也用同樣的方法剪開,再展開,看看展開后的形狀,然后在展開后的圖形中,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
師:從學生手中選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展開圖貼在黑板上。問:通過觀察課件和動手操作實物模型,誰知道什么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生1: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指長方體或正方體物體表面的面積。
生2: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指長方體或正方體外表的面積,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面積和。
生3:簡單地說就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評析:電腦課件使原來用實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觀察上的難度,同時動靜結合的畫面使觀察的重點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注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剪開、展開的實物課件及動手操作剪一剪、標一標、貼一貼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開思維,發現并歸納出表面積的含義,從而明確概念】
三、大膽猜想、動手測量、探索求法
師:既然長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那么怎樣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呢?請你用長方體實物模
型學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先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合作完成。
生1:我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別求出長方體上、下、前、后、左、右6個面的面積,再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就是它們的表面積。
生2:我列式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兩個面的面積;用6×3×2求出前后兩個面的面積;用5×3×2求出左右兩個面的面積,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