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與說明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15頁例4及隨后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操作、討論、交流、歸納的過程,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一些與表面積計算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初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實際價值,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思維能力。
3. 使學生在探索和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談話: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從家里找一個長方體紙盒帶到學校來,都帶來了嗎?(帶來了)請大家先拿出自己帶來的長方體紙盒,用尺量一量,你帶來的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把測量的數據記錄在練習紙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練習四第1題的填空部分。
學生測量數據并完成填空,組織交流。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同學們手中的紙盒,討論一下,你打算從哪個方面來研究這些紙盒。
反饋:你認為可以從哪個方面來進一步地研究這些紙盒?(學生可能想到:把這些紙盒分分類;看做這些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這些紙盒內能裝多少物品……)
揭題: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地去研究和發現。今天我們選擇其中的一個來研究,就選“做這些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來研究吧。
[說明:讓學生測量自己帶來的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為后續探索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活動提供了具體材料,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展開自主的探索活動;讓學生算一算長方體每個面的面積,為后面學生主動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簡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鋪墊;討論“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研究長方體的紙盒”,為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提供了機會,也教給學生一些問題解決的方法;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由學生自己確定,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自主探索
1. 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談話:確定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下面要思考的問題就應該是用怎樣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計算做一個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帶來的紙盒為例,按下面的要求開展研究活動。
出示活動要求:
(1) 獨立思考,想辦法求出做自己的這個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
(2) 把自己的計算方法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3)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做一個長方體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 把紙盒拆開,再計算每個面的面積。(2)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再把6個面加起來。(3) 在計算6個面的面積時,發現計算的方法不夠簡便,改為分別求出3組相對的面的和,再相加。(4) 分別求出每組相對的面中一個面的面積,相加后再乘2。
[說明: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最重要的環節。為了讓學生扎實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本環節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一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計算做一個長方體紙盒需要多少硬紙板的方法。開放的活動要求,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策略,找到自己能夠理解的富有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讓學生把自己的計算方法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可以在小組內實現資源共享,計算方法不夠簡便的學生能及時得到他人的啟發,主動修正自己的算法。三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怎樣計算做一個長方體紙盒需要的硬紙板,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把個別經驗上升為更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