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反思4篇
4.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首先在課前讓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接著,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讀了課文,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在學生交流時,我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并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后,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并受到啟發,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幸福.
此外,我在教學時一方面重視朗讀,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什么情節沖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另一方面,重視語言的積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仔細品味這樣寫的好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竊讀記》教學反思--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課文內容思路清晰,全文圍繞林海音兒時在書店竊讀時的滋味展開。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找出準確表達竊讀滋味的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學生很快便發現了這一句,在初體驗“快樂”與“懼怕”這兩種強烈的情緒后,我順勢拋出一個問題: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她是怎樣竊讀的呢?引導學生學習1~4自然段,抓住作者的動作、心理活動體會竊讀時的情形。學生感受到氛圍后,放開手讓學生自由體會作者竊讀時哪里體現了她的快樂?哪里感受到她的懼怕?學生與語言有了親密交流的機會,在直面文本的過程中與“我”一起享受竊讀的快樂與懼怕。教至深處,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并進一步挖掘:你感受到這竊讀中還有什么滋味?學生眾說紛紜,課堂氣氛活躍!最后,讓學生們在了解作者竊讀的動力后,組織討論:竊讀算偷嗎?發表看法,引導學生再次強烈感受到作者對讀書的熱愛!
本課稍顯成功的地方在于:對語言進行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基礎上進行交流,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敘述,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訓練語感,培養語文素養。
1、《竊讀記》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從讀課題入手理解題意,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檢查生字,讓學生在集體匯報、重點提示和形近辨析中掌握要求學會的生字,接著檢查詞語的認讀和詞義的理解,接著再讀課文,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列出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習作思路。(覺得自己可能太追求完美,對學生能力信任不夠,講得瑣碎了些,時間安排上有些緊,內容的容量似乎過大。)
第二節課,主要是圍繞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竊讀的滋味。”這句話來充分讀書,找出重點語段談體會,指導朗讀。感覺是明顯的句子學生能找出來,體會也說得不錯,感受較深刻,讀得很充分,但自己有些主導不夠,隨意性太強,結果到了第三節課還搶著結了個尾,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