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幻燈片7)
①這幾張照片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的?(春季)你是根據圖片上的什么特點來認定是春天景色的?(綠色)是什么讓江南兩岸出現了一片綠色呢?{(春風)又綠江南岸,所以說,江南的綠色是春風的功勞}
②為什么說作者選用“綠”字比“過、滿、吹”字好?(幻燈8)
(一個“綠”字,使動用法,使(江南兩岸)變綠,從春風的結果入手,將靜景化為動景,寫出了春天的色彩繽紛、春天的草長鶯飛、春天的綠意盎然,春天的滿目新綠、春天的生機勃勃以及春后江南景色變化。一個“綠”字,其實也是)
③一個“又”字,你能體會出什么?一個“綠”字,從表面上看是江南春草遍地生長,一片新綠,實則比喻的是什么在無情地生長?(而這一片生機卻隱喻著詩人思鄉的愁緒如同春風之下的小草一樣,無窮無際地蔓延與生長。)
(一個“又”字,點明了詩人當初離家的時間,又暗含“草兒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春天去了,也有再回來的時候”的意思,而自己的離開了家鄉,什么時候又才能回來呢?)
④望著一輪明月,詩人會說些什么呢?(幻燈片9)
(明月何時照我還)
(3)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心路歷程(幻燈片10)
此時的詩人,離家已經很近了,只隔著“一水間、數重山”了,詩人也很想回家,卻不能回家,這是為什么?
(背景簡介:本詩寫于熙寧8年,此時正好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離京剛好一年,宋神宗再次拜他為宰相,王安石深感變法的不易,因此兩次上書推辭都未被批準,只好勉強上任。在途經家鄉之時,看到可望可見的京口,想到不遠的老家鐘山,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懷油然而生,然而皇命在身,卻不能回家,所以只能自我安慰;找看到眼前的一片綠油油的莊稼,不油讓人想起自己的變法給農民所帶來的好處,想到這些,還會不由自主生出一點欣慰和高興;然而,這變法卻得不到上層人物的支持,以后的政治前途和自身命運到底如何:是功成名就呢,還是又一次失敗而歸?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一種無奈之情已然可見)
更為苦惱的是,詩人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回家嗎?(不知道。所以才發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吶喊,此處已經可以看出詩人的真實內心了,不愿上任,卻不得不上任,只能盼望早日離開官場,盡早回到沒有利益紛爭的老家。)
板書:強烈思鄉、欣慰高興、無奈苦惱
4)生齊讀詩文,要讀出詩人的這種心路歷程。。
3、背誦古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讀詩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王安石的這首七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著眼于春天景色的描繪,寫出了詩人對家鄉的無比思念和近家不能回的無奈之情,也寫出對前途命運的擔憂之情。
暖人的春風和勾人的明月可以勾起大家的思鄉之情;而可以使萬葉飄落、百花凋零的秋風,則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從而讓人想起客居他鄉的游子之孤獨、凄涼與寂寞,再燃思鄉之火。張籍的七言樂府詩《秋思》便是如此。這是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