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詩詞三首 (人教版第九冊教案)
過渡:作者他還望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學習第三句
1、自學反饋:哪些意思你弄明白了,或者有什么地方還不明白?
2、研讀欣賞:說說“綠”字的意思,隨機討論“綠”字的妙處。(出示資料:王安石改字故事),
3、創設情境、想象欣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的耳邊仿佛聽到了怎樣的聲音?(利用老師誦讀,多媒體配樂,生閉眼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
4、學生說話,板書好詞并讓學生摘錄在書上:
芳草萋萋 柳蔭碧碧 生機盎然 柳暗花明 間關鶯語
5、齊讀小結:“綠”字給我們呈現了一片碧綠的河岸!(板書:綠岸) 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綠”字給人帶來的想象,正是其他字所不能代替的。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這一改,使《泊船瓜洲》成了婦孺皆知的千古絕句,難怪前面同學們一讀,就喜歡上了呢。
6、研讀字眼,品味情感:感受春天的同時,我們不禁會想:為什么寫江南岸的這片景色?詩句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1)引導品讀:以小組輪讀等方式讓學生帶著思考低吟:春風又綠江南岸。
(2)引導想象:“又綠”,“又綠”一個“又”字里又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呢?
春風又能把江南兩岸吹綠,而我呢?此時此刻作者在想……
7、小結過渡:由景及人,不由心生惆悵, 鄉愁跟滿眼翠綠的草木一起恣意生長,詩人情不自禁發出感嘆: 明月何時照我還?
(五)學習最后一句
1、自學反饋:學生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板書:明月
2、質疑探究:有疑問嗎?注意到什么景物?為什么要用明月?而不是太陽,楊柳,春風或其他?
3、小結提升:正是對團圓的渴望、正是帶著淡淡的憂傷,作者向明月發問:明月何時照我還?讓我們震撼! 這樣的發問叫人揪心!這樣的發問讓我們為詩人那深切的鄉愁感嘆!板書:鄉愁濃烈
4、體驗欣賞:讓我們走進詩人內心讀出他的這種情感!誰能體驗到作者的愁緒?讓學生分男女生與老師對讀,在聲勢的渲染中小組讀,感受強烈的思鄉情感。
五、總結提高:
(一)小結提升:
1、一道水,數重山 ;一片碧草,一個明月, 幾種景物,寄托了作者無限的思鄉情意,牽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感同身受讓我們回味無窮。喜歡這首絕句嗎?讓我們動情的齊讀一遍!
2、質疑:對這首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3、補充王安石病逝材料。說感受。讓我們無限感慨的齊讀一遍!
4、背詩、默寫。誰已經把這首詩深深記在了心里?
(二)學習寫法:
1、一道水,數重山 ;一片碧草,一個明月, 幾種景物,幾多鄉愁,詩人借景物抒發了自己的情懷,這種表達方法就叫借景抒情。你喜歡這種表達嗎?
板書:借景,抒情
2、拓展練習: 借景抒情是一種很重要的表達方法,很多很多的詩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同學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欣賞更多的古詩。下面是幾句詩,作者都借景物抒發了思鄉之情。你能找到詩人鄉思的憑借之物嗎?
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王維的《雜詩三首》: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的《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六、課外作業:
(一)總結引導: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古詩,品味了思鄉詩借景抒情的韻致,相信同學們會更愛古詩,會自覺在平時的生活中運用方法去關注古詩欣賞古詩。
(二)布置作業(選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