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和反思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里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
(2)自讀課文,寫一寫作者表達感情的。
(3)全班交流。
點評:此環節是完成教學難點的,教師的點撥起了重要作用。讓學生動起筆來,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再全班交流。這里,老師要是能教學生怎么能小組合作學習,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就更好了。
(四)拓展:欣賞學生習作,進一步體會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孫悠揚寫的:
有一次晚飯后,我陪爺爺出去散步。一列從泰安開往辛店的火車呼嘯而過,爺爺停住了腳步,遠遠地凝視著火車,久久不愿離去,眼里差點兒流出淚來。爺爺想老家了。
湯心怡寫的:
四歲那年的國慶節,我跟著爸爸去爺爺家。爺爺家的石榴熟了,紅中帶黃。石榴仿佛是一個胖娃娃,咧開嘴在傻笑,還有的笑破了肚子,露出了籽兒。我剝開石榴,一顆顆水靈靈的籽露了出來,它們整齊地依偎在一起,仿佛是一團晶瑩的紅色汁水,令人饞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了一顆品嘗了起來,甜津津、酸溜溜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好吃極了。
于皓然寫的:
玉米成熟了,綠綠的葉子里露出了金黃色的“小牙齒”。玉米的頭型最帥,長著一撮棕色的毛,真是人見人愛。
把成熟的玉米收到家里,扒了外皮,曬在院子里,那時,我最高興了,因為姥爺讓我們光著腳丫在玉米上玩。為了防止玉米到處亂滾,姥爺在外邊圍了一道玉米墻,盡管墻只有五六個玉米高,但還是能防止玉米到處亂滾的。我在玉米墻里又是打滾,又是跳,還躺在上面裝睡,開心極了!
點評:拓展切全實際,很真實,但因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好,此環節處理得太急促了。
(五)作業:積累優美的詞句,讀老師寫的文章《棗樹情》。
反思:
1、本節課努力按照課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運用)六環節(創設情境自學指導、定向示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調控、拓展練習)的基本要求去做,且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體現了“先學后教,當堂運用”教學理念。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體現得明顯。以學定教,適時點撥,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習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想,邊想邊記筆記的讀書習慣。
3、出示學生習作,真實地拓展了課文,引導學生運用了所學知識。
4、課文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課堂上讀得還是少,若有指導學生感情地讀好一部分的練習,就更好了。
5、教師指導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夠強。應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扎實落實。
6、課堂節奏前松后緊,說明教師課堂的調控能力還得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