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2、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時刻和教師進行交往,也時時和同學發生交往,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首先,教師自己要給學生樹立尊重他人(包括后進學生)的榜樣,要讓學生學會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如對同學發言的評價,要先真誠地肯定同學的優點,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此外,教師自己還要放棄師道尊嚴的陳舊觀念,要給學生樹立虛心、正確接受意見的榜樣,要讓學生學會誠懇地,心懷坦蕩地聽取同學的建議和不同看法,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坦誠、友善地和同學進行討論、爭辯。絕對禁忌對錯誤回答和后進學生的嘲笑。
其次,要實施選擇性學習策略,允許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理解進行自主選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富爾報告書《學會生存》中指出: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精神的發展。富爾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活動才可能具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選擇性學習策略,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預習課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自己最需要的資料,閱讀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有關課外讀物。《釣魚的啟示》一文預習,有的孩子想了解最大的鱸魚有多大,有的孩子想弄清鱸魚捕撈開放日是一回什么事,有的孩子不明白父親說的那一段話的含義,等等。這都應該尊重、順應、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答案。
平時的閱讀教學課堂,我們可以從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和理解幾方面引導、激發學生自主選擇。
1、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
由于遺傳因素、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注意學習目標的多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定出不同的達成目標,從而使教學目標對各層次的學生都起到定位、導向和激勵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2、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多種表現,其表現之一為對閱讀材料興趣點的不同。如對于同一篇課文,學生感興趣的詞句、段落或問題往往各不相同。教師也應尊重這種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學習。
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第二自然段時,有的學生喜歡寫美景的部分,有的喜歡寫這對父子瀟灑熟練甩下釣魚竿的部分,也有的喜歡兩個部分。我就讓學生從自己最欣賞最喜歡的句段入手,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品味、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
教學《釣魚的啟示》第三段時,根據學生的質疑,歸納出三個問題:
①小作者是在幾個小時以后釣到這條大鱸魚的?
②他憑什么判斷出上鉤的是一條大鱸魚?
③他估計是大魚,為什么不馬上扯上來,卻小心翼翼地一放一收?
然后,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再讀課文,合作學習,探討答案。由于學生選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因而表現得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非常好。
3、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認知上的個性特點,還表現為具有自己的認知風格,這是構成學習風格的主要方面。教師也要尊重這種個性特征,允許、鼓勵和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