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相關資料)
表示植物各個部分的字,也很有講究。表示植物的根的文字有“本”、“根”、“柢”。“本”字是在“木”字下加一橫,指明根的位置;“根”和“柢”則是形聲字,“根”指蔓根或旁根,“柢”指的是直根。“枝”字,即樹干上旁生的小條。“葉”是“ ”的簡體字,《說文解字》說:“ ,草木之 也。”“花”字,是個形聲字,《說文解字》里寫作“ ”和“ ”(即 )兩字。“果”字,在金文里作“ ”,像是樹上結了一個大果子的形狀。
與植物性狀有關的漢字,有茁、荏、薈、萃、萋、葆、蔚、蕃等;與植物有關的表示動作的漢字有相、析、休、算、箝、箍、藏、蔽、薅等。
三、表示度量衡的一些字
度量衡,現代稱作“計量”。古代用于計量的漢字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兩、錢、頃、畝、里等。其中一些字的含義古今有很大變化,比如斤,舊制一斤合十六兩。有一個成語是“半斤八兩”,本意是說半斤和八兩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樣。
此外還有以下幾類:
關于長度的計量字有:絲、忽、尋、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
關于紡織品的計量字有:匹、端、縱、張、兩、尋、常、墨等。
關于容量的計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顆、粒、黍、溢、掬、豆、區、釜、鐘等。
關于質量的計量字有:擔、鈞、銖、鋝、鼓、錙、鎰、錘、捷、舉、衡、引、粟、圭、黍等。
關于土地、里程的計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繩、硅、方等。
關于禾谷的計量字有:秉、庾、秭、缶等。
關于時間的計量字有:時、刻、分、秒等。
在這些傳統計量用字里,有相當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為意符的,說明古代的計量方式主要是以人體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為準的(如弓、斛)。
四、表示動物的一些字
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許多表示動物本身的漢字。最初形成的表示動物本體的文字一般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獨體象形字,它們與動物的關系是直接對應的,比如:牛、羊、犬、豕,等等。
除了這些獨體象形字,還有不少合體字也指示動物本體,比如:
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
翟,山雉尾長者。從羽從隹。
蠅,營營青蠅,蟲之大腹者。從黽從蟲。
梟,不孝鳥也。從鳥頭在木上。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后。從犬良聲。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從能,炎省聲。
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
鳳,神鳥也。從鳥凡聲。
這樣的漢字還有不少。它們都是古人對動物的形象化的描述。
還有一些漢字的形體明顯與動物有關,意思卻不直接指示動物本體,而是表示某些與動物有聯系的概念,比如:
闖,馬出門貌。從馬在門中。
騎,跨馬也。從馬奇聲。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聲。
在《說文解字》中,明確地將有關動物的六十幾個獨體字作為部首去統領一系列合體字。這些動物部首字有蟲、鳥、馬、魚、犬、貝、牛、隹、羊、鹿、虎、豕、鼠、兔等。具有這些部首的漢字數量很大。可以看出,動物部首字的產生,標志著中國古代人們對動物的認識進入了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