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通用13篇)
有趣的漢字 篇1
在考慮到還有幾個月孩子們就要上小學了,因此我們在休息時將大面積的墻做成了“漢字的演變”為主題的墻飾。放了兩天假后,孩子們來到教室就對這一主題墻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加之有孩子們在家長的引導幼兒了解了一些漢字的初步知識。不少孩子的家長還教讀了一些漢字,班上個別小朋友識字較多,能較完整認讀詩歌,這讓其他小朋友羨慕不已,紛紛表示也要像他們一樣認識更多的漢字。在接下來的班級一日活動中,幼兒對文字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開始自發(fā)的認讀漢字。在孩子們對漢字的好奇、探索、求知中,我們開始了主題“有趣的漢字”的研習。
組建漢字網(wǎng)絡圖
在欣賞完不同國家文字卡片時,讓幼兒找出我們國家使用的文字,并了解它的名字叫漢字。孩子們在討論中,也知道了漢字的重要性,他們積極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漢字作用的了解,并相互吸收同伴的經(jīng)驗。為了進一步了解幼兒的興趣點,我們開始了“你想了解漢字的哪些知識?”的談話,并將幼兒反饋的信息以網(wǎng)絡的形式記錄,且商討出如何開始研習?最后我們以漢字的由來——漢字的結(jié)構(gòu)——書寫工具的認識——漢字書寫的順序進行。
漢字的由來
在討論的同時,孩子們也最想知道漢字是怎么出現(xiàn)的?于是在漢字的由來中,我們同幼兒、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有關(guān)漢字的資料,在尋找中幼兒了解到漢字是由甲骨文慢慢演變?yōu)橄笮巫帧T谂c象形字的接觸中,幼兒找到了自己的姓氏,于是開始了他們象形名字的設計,并將設計好的名字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同分享,可由于象形文字的復雜性,孩子們馬上意識到象形字不流傳的原因,并主動提出要和漢字做游戲,進行各種有趣的活動。
漢字的結(jié)構(gòu)
在觀察漢字的結(jié)構(gòu)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漢字都是由筆畫構(gòu)成的,而且有的是獨立結(jié)構(gòu)、有的是上下結(jié)構(gòu)、有的是左右結(jié)構(gòu)、有的是全包圍結(jié)構(gòu)、有的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這些,我們開展了相關(guān)有趣的活動,如筆畫涂色、筆畫統(tǒng)計、結(jié)構(gòu)分類、連線、字的粘貼畫等。
書寫工具的認識
認識了漢字的結(jié)構(gòu)后,我們開始對書寫工具進行了解。首先我們進行參觀文具店,在文具店里幼兒找到了認識的文具用品,并吸收了外界新的信息源;接著回園后開始了他們尋找文具用品的工作,并將這些文具用品分類為:筆類、紙類、輔助用品類。
漢字的書寫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進行書寫活動,我們積極運用家園互動,邀請家長來園進行書法作品演示,孩子們對這些書法作品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說一定要把字寫好。那如何把字寫好了?我們讓幼兒觀看了幾種寫字的姿勢,幼兒從中明白原來寫字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影響眼睛與字的工整。經(jīng)過這樣對比的活動后,幼兒在書寫活動中顯得特別認真,不停的調(diào)整自己寫字的姿勢,并相互提醒。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幼兒不再對漢字產(chǎn)生厭倦,而是自發(fā)的開始積累對漢字的認識,不斷加強漢字的書寫,因為他們企盼有一幅自己的書法作品,所以開始了努力。我也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功!
有趣的漢字 篇2
一、設計理念:通過圖畫出事物把兩個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激發(fā)學生了解漢字、認識漢字的興趣 ,對孩子進行漢字文化的熏陶。并了解古代人造句的兩種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爺、桌、毛、筆、元、您、用、羊、成、表、示、休、 息、”
2、13個生字;會寫“毛、用、元、示、寫、字、筆”7個字。學習新部首“禿寶蓋”、“寶蓋頭”、“竹字頭”。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咸悟漢字表意的功能,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
三、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四、難點:讀準字音,掌握字形,正確書寫。
五、課型:新授課。
方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性學習。
教具: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教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看課文插圖,這是我們祖先最早創(chuàng)造的文字。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字嗎?
今天我們一起去繼續(xù)探索漢字的奧秘吧!
二、讀文識字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識。教師范讀課文。
2、利用投影演示“山、 羊 、鳴、休、筆”等字的演變過程,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出示相應的生字,分組自學生字。
3、檢查生字讀音:開火車認讀生字、小組讀。
三、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的,教師糾正學生發(fā)不準的音。
2、小老師教讀。
3、游戲鞏固生字。
4、同桌檢查生字識字情況。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觀察字形,描一描生字。
2、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把生字寫得更好看。
“元”字第二橫稍微向上斜一點,“豎彎鉤”從橫中線和豎中線交叉處稍上一點起筆。
“毛”字的豎彎鉤從豎中線的左邊一點起筆。
“寫”字,注意“豎折折鉤”這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字”字,提醒學生注意“寶蓋頭”和“禿寶蓋”的區(qū)別。
“筆”字,重點指導“竹字頭”的寫法。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書寫。
五、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字”?了解了古代造字的兩種基本方法,使我們認識了“爺、桌、毛、筆、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13個生字;會寫“毛、
用、元、示、寫、字、筆。”
后記:
1:通過復習上學期學過的像形字,讓學生說一說這些的造字方法是怎樣的。這樣學生馬上意識到,今天也是學像形字。
2:學生學的很好,很快掌握生字的讀音,并根據(jù)生字組了很多詞組。
3:本次識字課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角色表演、游戲等,促使學生動腦、動眼、動嘴、動手,調(diào)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
1拼讀下面生字。
yé zhuō máo bǐ yuán nín yòng yáng chéng biǎo shì xiū xī
爺 桌 毛 筆 元 您 用 羊 成 表 示 休 息
2組詞。
用( ) 寫( ) 毛( ) 字( ) 元( ) 筆( ) 示( )
二、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1、要求學生讀爺爺和元元兩人不同說話的語氣:爺爺?shù)脑捯x出親切的語氣;元元的話要讀出活潑、好奇的味道。
2、分組讀,分角色郎讀要求同上面第一點。
三、鞏固練習。
1、讀拼音寫詞語。
yòng chù jī máo wǔ yuán biǎo shì xiě zì máo bǐ
( ) ( ) ( ) ( )( ) ( )
2、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筆( ) 字( ) 寫( )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還有哪些漢字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練習了朗讀課文,還練習讀拼音寫詞語、寫出漢子的部首。同學們回去以后要動腦子想一想,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
板書: 1 有 趣 的 漢 字
爺 桌 毛 筆 元 您 用 羊 成 表 示 休 息
毛 用 元 示 寫 字 筆
后記:
1:通過讓學生分析字形、記憶字形,老師在田字格范寫,這樣,學生書寫工整。但是,也有個別的學生“筆”字時下面的毛的豎彎鉤時沒有托住上面的三橫。
2: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大家學得都很自覺,并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
3:我讓學生大膽地表演,從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極地 投入到學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有趣的漢字 篇3
課題:1、有趣的漢字
一、設計理念:通過圖畫出事物把兩個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激發(fā)學生了解漢字、認識漢字的興趣 ,對孩子進行漢字文化的熏陶。并了解古代人造句的兩種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爺、桌、毛、筆、元、您、用、羊、成、表、示、休、 息、”
2、13個生字;會寫“毛、用、元、示、寫、字、筆”7個字。學習新部首“禿寶蓋”、“寶蓋頭”、“竹字頭”。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咸悟漢字表意的功能,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
三、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四、難點:讀準字音,掌握字形,正確書寫。
五、課型:新授課。
方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性學習。
教具: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教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看課文插圖,這是我們祖先最早創(chuàng)造的文字。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字嗎?
今天我們一起去繼續(xù)探索漢字的奧秘吧!
二、讀文識字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識。教師范讀課文。
2、利用投影演示“山、 羊 、鳴、休、筆”等字的演變過程,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出示相應的生字,分組自學生字。
3、檢查生字讀音:開火車認讀生字、小組讀。
三、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的,教師糾正學生發(fā)不準的音。
2、小老師教讀。
3、游戲鞏固生字。
4、同桌檢查生字識字情況。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觀察字形,描一描生字。
2、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把生字寫得更好看。
“元”字第二橫稍微向上斜一點,“豎彎鉤”從橫中線和豎中線交*處稍上一點起筆。
“毛”字的豎彎鉤從豎中線的左邊一點起筆。
“寫”字,注意“豎折折鉤”這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字”字,提醒學生注意“寶蓋頭”和“禿寶蓋”的區(qū)別。
“筆”字,重點指導“竹字頭”的寫法。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書寫。
五、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字”?了解了古代造字的兩種基本方法,使我們認識了“爺、桌、毛、筆、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13個生字;會寫“毛、
用、元、示、寫、字、筆。”
后記:胡梅影:通過復習上學期學過的像形字,讓學生說一說這些的造字方法是怎樣的。這樣學生馬上意識到,今天也是學像形字。肖麗英:學生學的很好,很快掌握生字的讀音,并根據(jù)生字組了很多詞組。朱紅英:本次識字課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角色表演、游戲等,促使學生動腦、動眼、動嘴、動手,調(diào)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拼讀下面生字。
yé zhuō máo bǐ yuán nín yòng yáng chéng biǎo shì xiū xī
爺 桌 毛 筆 元 您 用 羊 成 表 示 休 息
2組詞。
用( ) 寫( ) 毛( ) 字( ) 元( ) 筆( ) 示( )
二、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1、要求學生讀爺爺和元元兩人不同說話的語氣:爺爺?shù)脑捯x出親切的語氣;元元的話要讀出活潑、好奇的味道。
2、分組讀,分角色郎讀要求同上面第一點。
三、鞏固練習。
1、讀拼音寫詞語。
yòng chù jī máo wǔ yuán biǎo shì xiě zì máo bǐ
( ) ( ) ( ) ( )( ) ( )
2、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筆( ) 字( ) 寫( )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還有哪些漢字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練習了朗讀課文,還練習讀拼音寫詞語、寫出漢子的部首。同學們回去以后要動腦子想一想,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
板書: 1 有 趣 的 漢 字
爺 桌 毛 筆 元 您 用 羊 成 表 示 休 息
毛 用 元 示 寫 字 筆
后記:胡梅影:通過讓學生分析字形、記憶字形,老師在田字格范寫,這樣,學生書寫工整。但是,也有個別的學生“筆”字時下面的毛的豎彎鉤時沒有托住上面的三橫。肖麗英: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大家學得都很自覺,并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朱紅英:我讓學生大膽地表演,從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極地 投入到學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有趣的漢字 篇4
(2篇)
教學設計二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小學部 沈紅霞
一、活動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二、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五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 。根據(jù)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調(diào)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三、活動過程
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nèi)容: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找體現(xiàn)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lián)或笑話,和同學交流;搜集有關(guān)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
“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x月x日
活動地點: x x家
活動內(nèi)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諧音笑話、諧音歇后語
3.了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分 工: 組長: 搜集資料:
編輯: 抄寫:
插圖: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里。
搜集和調(diào)查資料(兩課時)
通過上網(wǎng)查詢,閱讀書籍、采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guān)資源介紹。
網(wǎng)站:
交流活動成果(兩課時)
一、猜字謎
1.激趣:現(xiàn)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lǐng)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 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 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 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 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6) 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shù)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
3.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劉 孟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二、 有趣的諧音
1.說諧音性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它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 讀歇后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后語,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a 一連三座廟──
b 石頭蛋腌咸菜──
c 隔著窗戶吹喇叭──
d 關(guān)公打噴嚏──
(5)宣布答案:a 妙(廟)妙(廟)妙(廟);b 一言(鹽)難盡(進);c 名(鳴)聲在外; d 自我吹噓(須)
(6)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性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7)小結(jié):歇后語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fā)揚。
2.諧音笑話
(1) 讀一讀。
(2) 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 小結(jié):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 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三、漢字的起源
1.指名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
2.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chuàng)造活動。
3.交流:關(guān)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呢。哪一組給大家講一講?
4.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默讀《“冊”“典”“刪”的來歷》。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6.認讀課后的十個生字。
四、暢談收獲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呢?
《有趣的漢字》教學設計一
高新區(qū)森林小學
活動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五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根據(jù)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調(diào)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活動過程
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nèi)容: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找體現(xiàn)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lián)或笑話,和同學交流;搜集有關(guān)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
“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x月x日
活動地點: x x家
活動內(nèi)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諧音笑話、諧音歇后語
(3)了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分工:
組長: 搜集資料:
編輯: 抄寫:
插圖: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里。
搜集和調(diào)查資料(兩課時)
通過上網(wǎng)查詢,閱讀書籍、采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guān)資源介紹。
網(wǎng)站:
交流活動成果(兩課時)
一、猜字謎
1.激趣:現(xiàn)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lǐng)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6)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shù)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
3.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劉 孟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二、有趣的諧音
1.說諧音性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它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讀歇后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后語,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a 一連三座廟──
b 石頭蛋腌咸菜──
c 隔著窗戶吹喇叭──
d 關(guān)公打噴嚏──
(5)宣布答案:a 妙(廟)妙(廟)妙(廟);b 一言(鹽)難盡(進);c 名(鳴)聲在外; d 自我吹噓(須)
(6)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性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7)小結(jié):歇后語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fā)揚。
2.諧音笑話
(1)讀一讀。
(2)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小結(jié):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三、漢字的起源
1.指名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
2.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chuàng)造活動。
3.交流:關(guān)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呢。哪一組給大家講一講?
4.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默讀《“冊”“典”“刪”的來歷》。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6.認讀課后的十個生字。
四、暢談收獲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呢?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qū)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qū),它們從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qū)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qū)教師在區(qū)教研室的帶領(lǐng)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jié)、協(xié)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chǎn)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qū)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wǎng)絡備課曾經(jīng)在天津的經(jīng)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fā)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jīng)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jīng)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jīng)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jīng)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yè)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qū)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yōu)樽约呵皫啄耆〉玫某晒院溃矠樽约阂院髮⑷〉玫某晒錆M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有趣的漢字 篇5
一、表示顏色的一些字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中國古代的人們已經(jīng)有了審美觀念,懂得美化自己的生活,并已發(fā)明了染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紡織業(yè)和陶瓷業(yè)的國家。這一切都反映到漢字中來。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四個表示顏色的字——“幽”、“白”、“赤”、“黃”。《說文解字》中收了表示顏色意義的字75個,后世又增加了一些。這些漢字按部首可分為 部、丹部、青部、 部、赤部、白部、木部、黃部、黑部、衣部、羽部、玉部等。下面是一些例子:
紅。《說文》:“帛赤白色。”本義指淺赤色的帛,后世常用來指大紅綢子。唐代楊汝士《賀筵占贈營妓》有詩句:“一曲高歌紅一匹,兩頭娘子謝夫人。”其中的“紅”,指的是大紅綢子。“紅”最常用的義項是表示顏色的粉紅色、桃紅色以及像鮮血一樣的赤色。
綠。《說文》:“帛青黃色也。”本義指藍染料與黃染料調(diào)配后染成的帛,后來引申指像草和樹葉壯盛時的顏色。
紫。《說文》:“帛青赤色。”本義指青赤色的帛,后來引申指青赤色。
素。《說文》:“白 也。”本義指本色的生帛,后來引申指本白色。
丹。《說文》:“丹,巴、越之赤石也。”原來指的是一種水銀與硫黃的天然化合物,后來引申指大紅色。
青。《說文》:“青,東方色也。”青原指靛青,是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后引申指藍色或深綠色,也可指黑色。
藍。《說文》:“染青草也。”藍的本義是蓼藍,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后引申指顏色。
碧。《說文》:“碧,石之青美者。”原指一種青綠色的玉石,后引申為青綠色。
白。《說文》:“西方色也。”白本義指日光的白色,后引申為白色。
黑。《說文》:“火所熏之色也。”指的是火熏過的顏色。
朱。《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一種木材,后來指朱紅色。
黃。《說文》:“黃,地之色也。”本義指大地的顏色。在古代是尊嚴崇高的顏色,帝王都穿黃袍,皇宮用金黃色的琉璃瓦。
翠。《說文》:“翠,青羽雀也。”本義指一種鳥,后引申為顏色。
從以上這些字的本義和引申義,可以看出古人敏銳的觀察力和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力。
二、表示衣服的一些字
漢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這些字多是象形字和形聲字,而且和古代的禮制有關(guān)。
舉例如下:
冠。貴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冠”字里的“元”即首,表示頭的意思;“寸”表示法度的意思。冠是身份的象征,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冠主要是由冠圈、冠梁和纓組成。纓是冠圈兩旁的絲繩。冠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附件叫“笄”,也叫“簪”,是用來把冠固定在頭發(fā)上的細長簽子。由于簪和纓是戴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用來指戴冠的人。如:“空余老賓客,身上愧簪纓。”(杜甫《八哀詩》)
冕。天子、諸侯、大夫祭祀時戴的禮帽。從字形上看,“冕”字從“曰”,可知是一種帽子。
弁。古代貴族男子穿禮服時戴的一種次于冕的帽子。
胄。古代士兵作戰(zhàn)時戴的頭盔。“介胄”指穿戴盔甲的士兵。如:“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史記·絳侯世家》)
帽。據(jù)考證,“帽”字是漢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曰”和“冒”是帽的古字。古代特指用布帛縫合的圓形軟帽,一般不在正式場合佩戴。到了唐代,帽子已經(jīng)很普及,而且常常出現(xiàn)在正式場合。
巾。可以裹頭,也可以擦汗。“巾”是象形字。戴頭巾之風,漢末時盛行。以后有諸葛巾、東坡巾、山谷巾、程子巾等不同的名目。
衣。衣服的總稱。古人特指上衣。《周易》:“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從衣裳開始。可見,衣服是禮儀制度的象征。
裳。古人特指下衣。如《詩經(jīng)·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時說天還沒亮就起床,急急忙忙把上衣下衣穿倒了。
襦。指短上衣,是一般人平時御寒所服。
禪。指單衣,是夏天的衣服。
褻。指貼身穿的上衣。
裘。指皮衣。如:“五花馬,千斤裘。”(李白《將近酒》)
袍。指長襖,長至腳背,有里子面子,中間絮絲棉或亂麻。“袍”是形聲字,聲旁“包”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褐。用粗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貧苦人所穿。
衰(蓑)。用草編成的雨衣。
襟。最初指衣的交領(lǐng),后來指衣服的前幅。也叫“衽”。
裾。指衣服的下擺。
袖。很長的袖子。如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長袖”和“廣袖”。也叫“袂”。
紳。指腰帶系結(jié)后的下垂部分。古代士大大入朝時,把記事的手版“笏”插在腰帶間,叫“縉紳”。所以后來“縉紳”就成了士大夫的代稱。裙。指下衣,也就是“裳”。
褲。古代寫作“绔”。只有兩個褲筒,兩腿分別套入褲腿,沒有襠。和現(xiàn)在的褲子不同。
三、表示植物的一些字
古人很早就對身邊的植物進行觀察、研究,這也反映到漢字的字形和意義上。常用的漢字里有植物部首的漢字數(shù)量很大。
據(jù)《說文解字》,與植物有關(guān)的漢字中,“草”部字有445個,“木”部字有421個,“竹”部字有144個,“禾”部字有87個。這些字的總和占到《說文解字》所收總數(shù)的11.7%,比例很高,漢字與植物的密切關(guān)系由此可見一斑。
植物分為草本和木本兩大類。草本植物的類名,漢字用“草”來表示。《說文解字》解釋為“百卉也”,即百草的總名。在漢語中,“草”除了表示草本植物總稱以外,還有“草野”、“草率”、“微賤”、“起草”等義,這些都與草的特點有關(guān),反映了古人對草的認識。
木本植物的類名,漢字用“木”和“樹”來表示。“木”字,甲骨文寫作“ ”,也是一個象形字,上部象枝和莖,下部象根。
植物種類繁多,名目各異,一般叫得上名來的植物,都有相應的漢字。尤其是一些名貴花木,不光有表示專名的漢字,而且這些漢字經(jīng)過歷代文人的運用,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比如松、竹、梅、蘭等。
表示植物各個部分的字,也很有講究。表示植物的根的文字有“本”、“根”、“柢”。“本”字是在“木”字下加一橫,指明根的位置;“根”和“柢”則是形聲字,“根”指蔓根或旁根,“柢”指的是直根。“枝”字,即樹干上旁生的小條。“葉”是“ ”的簡體字,《說文解字》說:“ ,草木之 也。”“花”字,是個形聲字,《說文解字》里寫作“ ”和“ ”(即 )兩字。“果”字,在金文里作“ ”,像是樹上結(jié)了一個大果子的形狀。
與植物性狀有關(guān)的漢字,有茁、荏、薈、萃、萋、葆、蔚、蕃等;與植物有關(guān)的表示動作的漢字有相、析、休、算、箝、箍、藏、蔽、薅等。
三、表示度量衡的一些字
度量衡,現(xiàn)代稱作“計量”。古代用于計量的漢字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兩、錢、頃、畝、里等。其中一些字的含義古今有很大變化,比如斤,舊制一斤合十六兩。有一個成語是“半斤八兩”,本意是說半斤和八兩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樣。
此外還有以下幾類:
關(guān)于長度的計量字有:絲、忽、尋、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
關(guān)于紡織品的計量字有:匹、端、縱、張、兩、尋、常、墨等。
關(guān)于容量的計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顆、粒、黍、溢、掬、豆、區(qū)、釜、鐘等。
關(guān)于質(zhì)量的計量字有:擔、鈞、銖、鋝、鼓、錙、鎰、錘、捷、舉、衡、引、粟、圭、黍等。
關(guān)于土地、里程的計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繩、硅、方等。
關(guān)于禾谷的計量字有:秉、庾、秭、缶等。
關(guān)于時間的計量字有:時、刻、分、秒等。
在這些傳統(tǒng)計量用字里,有相當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為意符的,說明古代的計量方式主要是以人體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為準的(如弓、斛)。
四、表示動物的一些字
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許多表示動物本身的漢字。最初形成的表示動物本體的文字一般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獨體象形字,它們與動物的關(guān)系是直接對應的,比如:牛、羊、犬、豕,等等。
除了這些獨體象形字,還有不少合體字也指示動物本體,比如:
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
翟,山雉尾長者。從羽從隹。
蠅,營營青蠅,蟲之大腹者。從黽從蟲。
梟,不孝鳥也。從鳥頭在木上。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后。從犬良聲。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從能,炎省聲。
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
鳳,神鳥也。從鳥凡聲。
這樣的漢字還有不少。它們都是古人對動物的形象化的描述。
還有一些漢字的形體明顯與動物有關(guān),意思卻不直接指示動物本體,而是表示某些與動物有聯(lián)系的概念,比如:
闖,馬出門貌。從馬在門中。
騎,跨馬也。從馬奇聲。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聲。
在《說文解字》中,明確地將有關(guān)動物的六十幾個獨體字作為部首去統(tǒng)領(lǐng)一系列合體字。這些動物部首字有蟲、鳥、馬、魚、犬、貝、牛、隹、羊、鹿、虎、豕、鼠、兔等。具有這些部首的漢字數(shù)量很大。可以看出,動物部首字的產(chǎn)生,標志著中國古代人們對動物的認識進入了新階段。
五、表示人體部位的一些字
從一些表示人體部位的漢字的形體和含義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們對自身的認識,由此也反映出漢人的文化、思想觀念。
“人” 字,甲骨文寫作“ ”或“ ” ,小篆與其字形相近。《說文》說這個字“象臂脛之形”。“尸”字在甲骨文中寫作“ ”,像現(xiàn)在人們坐在凳子或椅子上的姿式。這是當時東夷人典型的坐姿。漢族人當時的坐姿反映在“ ”字上,甲骨文寫作“ ” ,像人跪著的樣子。這幾個字都反映了一個完整的人。
“頭”字,繁體字寫作“ ”,該字右半部分是頭的古字“ ”,篆體寫作“ ”,像是人頭下連著身子。以“ ”作偏旁的字很多,如“顱、須、項、頸”等等,都與頭有關(guān)。
“目”字,小篆寫作“ ”。其實,甲骨文的“目”寫作“ ”,畫的就是人的一只眼睛。金文寫作“ ”,已作了一定的簡化。金文之后,人們又將“目”立了起來變成“ ”,最后形成小篆的“ ”。
“耳”字,小篆寫作“ ”,它是由甲骨文“ ”逐漸演變而來的。從它的字形可以明顯看出象形特征。
“手”字,金文寫作“ ”,是一個象形字。古代表示手的還有“又”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均寫作“ ”,像人的三個手指加上腕部。
“足”字,金文寫作“ ”,即一個圓圈下有三個腳趾。
“腰”字,小篆寫作“ ”,上像人頭,下像人腳,中間就是“腰”。
“背”的古字是“北”,即“ ”,很像是兩個背對背站立的人。
“心”字,甲骨文寫作“ ”,很像一顆心的縱向剖面圖,清楚地表現(xiàn)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可見古人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jīng)對心臟的結(jié)構(gòu)有相當準確的認識了
有趣的漢字 篇6
歇后語:
瞎子進煙館----------摩登。(摸燈)。
●.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fā)無天)。
●.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為奇。(不足為旗)。
●.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 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膽子。(好大的撣子)。
●.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 燈草打鼓------------不想。(不響)。
●. 燈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 鹽店里談天----------閑得沒事做。(咸得沒事做)。
●. 張?zhí)鞄熯^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 王八中解元----------規(guī)矩。(龜舉)。
●.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 和尚的房子----------廟。(妙)。
●.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 精裝茅臺------------好久。(好酒)。
●. 蜘蛛拉網(wǎng)------------自私。(自絲)。
●.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 鐘馗嫁妹------------鬼混。(鬼婚)。
●.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 藥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 炒咸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 吃餃子不吃餡--------調(diào)皮。(挑皮)。
●.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 黃鼠狼鉆雞籠--------投機。(偷雞)。
●.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 屁股吃人參----------候補。(后補)。
●.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后)。
●.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 墻上栽菜------------無緣。(無園)。
●.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jīng)。(一本真經(jīng))。
●.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 王八肚裏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 寺后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 屁股后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fā)亂系)。
●.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字謎:
1.字謎:皇帝新衣——襲
2.字謎:一流水準 ——淮
3.字謎:石達開 ——研
4.字謎:拱豬入門——閡
5.字謎:格外大方——回
6.字謎: 走出深閨人結(jié)識——佳
7.字謎:一千零一夜——殲
8.字謎:七十二小時——晶
9.字謎: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10.字謎(打一字) 黃昏前后---- 昔
11.字謎(打一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12.字謎(打一字) 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舊
對聯(lián):
1)
上聯(lián):一聊相識,再聊相知,相見更嘆恨晚,紅線巧牽姻緣
下聯(lián):千里共月,萬里共網(wǎng),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2)
上聯(lián):滿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鄉(xiāng)
下聯(lián):半樽酒入腸,愁漫天,珍珠淚無語
一江水東流,幾多愁,相顧影自憐
(3)
上聯(lián):千重遠山萬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聯(lián):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輪明月兩地心
(4)
上聯(lián):碧海青天,嫦娥應悔偷靈藥
下聯(lián):一身虎膽,后羿無懼射九日
(5)
上聯(lián):往事難回首,回首斷腸回
今宵醉苦酒,苦酒獨飲苦
下聯(lián):明朝奔圓月,圓月中秋圓
(6)
上聯(lián):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瓏
下聯(lián):九九重陽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7)
上聯(lián):美酒佳人伴身側(cè),春風自得意
下聯(lián):夜市千燈映皎月,人月倆團圓
(8)
上聯(lián):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賞好月,賞月好
下聯(lián):小屋活動時,日日歡,作美文,作文美
佳節(jié)美酒佳,酒酒香,把歡酒,把酒歡
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
(9)
上聯(lián):碧空月圓逐花影,龍燈笑舞鬧中秋
下聯(lián):國強民富顯龍威,彩旗飄揚迎國慶
(10)
上聯(lián):去年秋別淚暗垂,遠渡重洋,滿載辛酸,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下聯(lián):今夜月明人盡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1)
上聯(lián):秋風玉露,纖云弄巧,舉樽共邀娟娟月
下聯(lián):才子佳人,對影成雙,撫琴同唱綿綿曲
(12)
上聯(lián):少年游虞美人,相見歡花心動
下聯(lián):楊柳枝柳梢青,沁園春綺羅香
(13)
上聯(lián):蝶戀花木蘭花解語花,一從花開滿庭芳
下聯(lián):江南柳宛溪柳樓下柳,楊柳枝頭柳梢青
(14)
上聯(lián):浮曦步晨, 懸月環(huán)素, 朝朝暮暮總相循!
下聯(lián):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歲歲惹沉醉!
(15)
上聯(lián):月如水,情如絲,你思我思,一樣相思。
下聯(lián):秋正紅,夜正濃,舉頭低頭,愁上眉頭。
(16)
上聯(lián):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閣亮
下聯(lián):秋風掃落葉,片片相思楓葉情
(17)
上聯(lián):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閣亮
下聯(lián):咸陽游唐陵,代代唐王李氏名
(18)
上聯(lián):寂寞空守寡
下聯(lián):淚海匯湘江
(19)
上聯(lián):張相如 藺相如 司馬相如 名相如 人相如 其實不如
下聯(lián):童無忌 叟無忌 男女無忌 言無忌 行無忌 百無禁忌
(20)
上聯(lián):處處飛花飛處處
下聯(lián):夜夜笙歌笙夜夜
點點落雨落點點
(21)
上聯(lián):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 節(jié)節(jié)同慶節(jié)節(jié)高
下聯(lián):芙蓉餅荷葉餅 餅餅團圓餅餅香
(22)
上聯(lián):中秋猜謎覓知音 謎謎皆有因
下聯(lián):眾客作對來助興 對對頗用心
(23)
上聯(lián):十八年擦肩而過,今日喜相逢,十一國慶慶中秋,雙節(jié)迎雙喜。
下聯(lián):一地球可分為二,南北兩半球,北邊金秋南邊春,中秋變中春。
(24)
上聯(lián):舉國慶國慶
下聯(lián):出對聯(lián)對聯(lián)
(25)
上聯(lián):應對對對聯(lián)
下聯(lián):好問問問題
(26)
上聯(lián):桃臉緋紅如客醉
下聯(lián):人面雪白似凝脂
(27)
上聯(lián):春風夏雨秋月冬雪,一年四季,季季皆有美景
下聯(lián):紅梅白蘭綠竹黃菊,滿庭芬芳,樣樣可作畫題
(28)
上聯(lián):三才女四才子七騷客,中秋小屋同奏《清平樂》
下聯(lián):新朋友老朋友眾嘉賓,歡聚一堂共唱《洞仙歌》
(29)
上聯(lián):十月初一壽辰日,宴壽辰,賀壽辰,母親子女共壽辰。
下聯(lián):八月十五團圓夜,月團圓,人團圓,中秋國慶也團圓。
(30)
上聯(lián):孤燈孤網(wǎng)伴孤人 何故無人 因無故人
下聯(lián):風言風語話風情 風本無情 我賦其情
(31)
上聯(lián):春風夏雨秋月冬雪,一年四季,季季皆有美景
下聯(lián):唐詩宋詞元曲明文,名滿歷朝,朝朝盡出才子
(32)
上聯(lián):秋時楓葉紅, 春時葉正綠, 怎敵相思紅了綠, 綠了紅
下聯(lián):初七橋頭聚,初八橋尾散,哪堪忍受聚了散,散了聚
(33)
上聯(lián):思雨海盜貝雷帽 雨中有雷 海中有貝
下聯(lián):詩詞對聯(lián)情感文 詞里寄感 對里寄情
(34)
上聯(lián):三笑定情,郎才女貌,恩恩愛愛羨煞神仙
下聯(lián):一水難阻,雙星暗渡,獵獵愛幟飄揚太空
(35)
上聯(lián):煙也蒙蒙,雨也蒙蒙,葡萄架下聞私語,柔絲一縷縈夢
下聯(lián):山也重重,水也重重,鴻雁翅上寄祝福,難解兩地相思
(36)
上聯(lián):女乞巧,男乞才,乃七夕古俗
下聯(lián):勝為王,敗為寇,系千古定律
(37)
上聯(lián):女乞巧,男乞才,乃七夕古俗
下聯(lián):天為媒,地為妁,成金玉良緣
(38)
上聯(lián):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下聯(lián):雨落心湖漣漣漪,憶起昨夜星辰夢
(39)
上聯(lián):兩船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魯肅、樊噲,文不如武)
下聯(lián):一天共存,巖顏難比虹麗 (顏嚴、弘歷,臣難比君)
(40)
上聯(lián):一紙彩票一筆財,搏搏搏
下聯(lián):半靠天運半在人,發(fā)發(fā)發(fā)
(41)
上聯(lián):十載寒窗始做仕
下聯(lián):一時春雨易濕衣
(42)
上聯(lián):萬載冬柏挽青蔓
下聯(lián):一時春雨易濕衣
(43)
上聯(lián):萬馬奔騰慶新春,小屋笑迎八方客
下聯(lián):一曲哀歌道別離,游子面掛兩行淚
(44)
上聯(lián):秋水長天憑欄望 此處有家鄉(xiāng)風月
下聯(lián):離人悲事倚窗泣 他年無今朝雨雪
(45)
上聯(lián):辭眾人,背井離鄉(xiāng),沿途灑淚,鴻雁難寄一廂情
下聯(lián):迎新春,登高望遠,臨風寄語,海水緊連兩岸心
(46)
上聯(lián):天涯若比鄰共聚小屋,筆舞龍飛書壯志
下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同赴異國,情深義重擔甘苦
(47)
上聯(lián):天南海北才子佳人齊聚小屋共唱同一首歌
下聯(lián):江東族西俊男靚女相對紅燭互訴萬千種情
(48)
上聯(lián):迎春花開喜迎春,卿卿應是東風第一枝
下聯(lián):情人草長送情人,儂儂可謂西節(jié)最佳物
(49)
上聯(lián):雪化冰消,花紅柳綠,又是一年新春景
下聯(lián):風吹塵散,情深緣淺,換得半生悲情事
(50)
上聯(lián):春來秋去,你來我往,終究緣聚緣散明日難期
下聯(lián):日升月落,夜夢晨醒,無論是真是假執(zhí)迷不悔
(51)
上聯(lián):千秋萬載,流不盡滾滾長江東流水。
下聯(lián):百媚千嬌,數(shù)不完代代絕色俏佳人。
(52)
上聯(lián):春到杜鵑山,花香鳥語
下聯(lián):秋至月亮灣,夜明景秀
有趣的漢字 篇7
囍(xǐ)巭(bū)恏(hào)奣(wěng)嫑(biáo)猋(biāo)骉(biāo)犇(bēn)羴(shān)蟲(
chóng)嚞(zhé)譶(tà)舙(qì)聶(niè)瞐(mò)
馫(xīn)灥(xún)靐(bìng)畾(léi)轟(hōng)皛(xiǎo)惢(suǒ)尛(mó)麤(cū)龘(dá
)驫(piāo)鱻(xiǎn)贔(bì)飍(xiū)飝(fēi)
壵(zhuàng)雥(zá)雦(jí)朤(lǎng)叕(zhuó)茻(mǔ)燚(yì)傘(sǎn)闁(bāo)闏颪憇
(qì)憙(xǐ)悹(guàn)亜(yà)
龖(dá)虤(yán)騳(dú)牪(yàn)聑(zhé)竝(bìng)誩(jìng)奻(nuán)槑(méi)炏(yá
n)沝(zhuǐ)屾(shēn)瓩兛(kè)
“兲”即“天”字;“炛”即“光”字;“忈”即“仁”字
一、有趣兒的漢字組合
在漢字中有一個很有趣兒的現(xiàn)象,就是三個一樣的字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下面把查閱出一幾個整理出來,以供大家賞玩:
1、眾:三人為眾,多的意思。
2、垚:三土為垚(yáo),山高。
3、淼:三水為淼(miǎo),形容水大。
4、犇:三牛為犇(bēn),同“奔”。
5、焱:三火為焱(yàn),火花,火焰。
6、磊:三石為磊,形容石多。
7、晶:三日為晶,光亮。
8、矗:三直為矗(chù),直立,高聳。
9、品:三口為品,物品。
10、姦:三女為姦,為“*”字之繁體字。
11、骉:三馬為骉(biāo),許多馬跑的樣子。
12、森:三木為森,形容樹木多。
13、猋:三犬為猋(biāo),迅速。
14、轟:三車為轟,“轟”字的繁體字,象聲詞。
15、掱:三手為掱,掱(pá)手同“扒手”。
16、*:三貝為*,*屃(bìxì),形容用力。傳說中一種動物,像龜,古時候大石碑的底座多雕成*屃的形狀。
17、聶:三耳為聶,“聶”的繁體字,用于人名。
18、蟲:三蟲為蟲,“蟲”的繁體字,蟲子。
19、羴:三羊為羴(shān),“膻”的異體字,羊肉的氣味。
20、鑫:三金為鑫,財富興旺。
21、鱻:三魚為鱻(xiān)。
22、麤:三鹿為麤(cū),“粗”的異體字。
23、劦:三力為劦(xié)。
24、畾:三田為畾(lěi)。
25、毳:三毛為毳(cuì),鳥獸的細毛。
以上這些字有的還正在使用,有的已經(jīng)不再使用或者使用的范圍已經(jīng)很小,這是我國古老的方塊文字特有的現(xiàn)象。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漢字大家庭里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二、多了一筆的漢字
在漢字當中,有一些字我們都認識了,但在它們的身上再加上一筆,又會怎么樣呢,下面這些漢字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樂趣:
1、丏:音miǎn,遮蔽,看不見。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夏丏尊名字中即是此字。注意:與“丐”字的區(qū)別。
2、氐:音dī,二十八星宿之一。我國古代民族之一。/音dǐ,根本。注意:與“氏”字的區(qū)別。
3、甪:音lù,甪直,地名,在江蘇。/甪堰,地名,在浙江。/甪里,古地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姓。注意:與“用”字的區(qū)別。
4、厾:音dū,用指頭、棍棒等輕擊輕點。/點厾:國畫指用筆隨意點染。注意:與“虱”字的區(qū)別。
5、乩:音jī,扶乩,一種迷信活動,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兒,兩個人扶著架子,棍兒就在沙盤上畫出字句來作為神的指示。
6、刬:音chǎn,同鏟:刬除。注意:與“劃”字的區(qū)別。
7、卞:音biàn,急躁。/姓,著名詩人卞之琳就是這個姓。
8、卮:音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注意:與“厄”字的區(qū)別。
9、圯:音yí,橋。注意:與“圮(pǐ,毀壞,倒塌)的區(qū)別。
10、丕:音pī,大。
11、坯:音pī,磚瓦、陶瓷、景泰藍等在燒制過程中,用原料做成器物的形狀,還沒有放在窯里或爐里燒的,叫做坯。
12、荼:音tú,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古書上指茅草的白花。成語:“如火如荼”,“荼毒生靈”。
有趣的漢字之偏旁
有趣的漢字這樣寫道:“少”字做偏旁,組字可不少。水中浪淘“沙”,用手把字“抄”,有絲紡“紗”線,有火把菜“炒”……
偏旁、部首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二者之間有聯(lián)系,有重疊。
什么是偏旁呢,我們知道,漢字中絕大多數(shù)是合體字。偏旁就是構(gòu)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一個合體字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構(gòu)成。一個偏旁一般是由兩畫或更多的筆畫構(gòu)成,如構(gòu)成“戲”字的偏旁“又”和“戈”。也有少數(shù)偏旁只有一畫,如“亂”字右邊的“@①”。
偏旁有兩種。一種可以獨立成字,稱為成字偏旁,如構(gòu)成“鴨”字的“甲”和“鳥”都是成字偏旁。另一種不能獨立成字,稱為不成字偏旁,如構(gòu)成“影”字右邊的偏旁“彡”就是不成字偏旁。
偏旁有單一的,也有復合的。如“做”,可以分解為“亻”和“故”兩個偏旁,“亻”就是單一偏旁,“故”就是復合偏旁。“故”還可分解成“古”和“攵”,其中的“古”又可以再分解成“十”和“口”。
什么是部首呢?顧名思義,部首就是一部之首,是用于查字典的。漢字有好幾萬,我們從字典上查一個字,總不能從頭翻到底。要提高查字的效率,就得從字形上給漢字歸歸類。比如說,凡是帶“日”的字放在一起,稱為日部……屬于哪個部首的字就要到哪個部里去查,這樣速度就快多了。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就是用部首來給漢字歸類的。許慎將九千多個漢字歸為540部,于是也就有了540個部首。
部首大都是取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每個字的意義范疇。如屬于“水”部的字大都與水有關(guān),屬于“犬”部的字大都與獸類有關(guān)。又如“穎”字,在古代是指禾穗的末端,其形旁是“禾”,聲旁是“頃”,在過去的字書中應屬禾部。不少人誤以為是“頁”部,所以查不到。(也有少數(shù)部首并不表示意義范疇,是個例外,如丨、丿、乙等部)但《新華字典》、《新辭海》等工具書中,為了方便大多數(shù)人查字,對部首的設置作了一些改進。主要是不再拘泥于將同形旁的字歸為一部,而是從實際字形著眼來分部。如 “水、氵”“火,灬”均分設為兩部。也有少數(shù)部首可以做聲旁,如門部的“問、悶、聞”等字。同一個字可以分別收入幾個部首中,如“穎”字,就不光能在禾部里查到,而且也能在頁部里查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偏旁是就合體字的構(gòu)成說的,凡是構(gòu)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都可以稱之為偏旁。部首則是偏旁中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這部分偏旁從字形上來給漢字分部,因為這部分偏旁位居各部之首,所以另給它們起了個名字——部首。我們在第四、八等冊設計上述形式的練習有兩個意圖:一是幫助學生認識部首的含義,為學習部首查字法做好知識準備;二是幫助學生體會漢字特點,理解漢字字義。根據(jù)“大綱”要求,二年級只學音序查字法,不學部首查字法,學生頭腦里還沒有“部首”的概念,所以我們在第四冊的練習提示中只能提偏旁,沒法提部首。到了中年級,學習部首查字法已提到日程上來,所以我們便在第八冊提出了“看圖認識部首”的要求。
有趣的漢字 篇8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美術(shù)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20課《有趣的漢字》,這課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賞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并能激起學生的模仿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經(jīng)過欣賞、總結(jié)、想象,能抓住表現(xiàn)對象的重要特征來用象形字的造型方法進行夸張設計幾個簡單的象形字,能較為明確地表達字的意義,并通過學生的描述來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這節(jié)課與一年級語文教材相呼應,讓學生對我國漢字象形造字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中國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國漢字的悠久歷史及發(fā)展過程。
操作目標:通過欣賞、總結(jié)、想象、創(chuàng)造,使學生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能設計幾個簡單的象形字,力爭表達出詞語的意義。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發(fā)愛國情感。
三、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古代象形文字,使學生得到啟示,創(chuàng)作象形文字要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大膽夸張表現(xiàn)。
四、教學難點
了解現(xiàn)代漢字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并能通過實踐學會創(chuàng)造象形文字,力爭表現(xiàn)出詞語的意義。
五、教學準備
教師:象形文字的圖片資料若干。
學生:水彩筆、彩紙、鉛筆等。
六、作業(yè)設計
第一次作業(yè):讓學生設計一個象形字。(主要能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作業(yè):讓學生將一首小詩中的個別字進行象形字設計,力爭表達出詞語的意義。
七、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提問導入
重點:主要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大致了解古人曾用繪畫和象形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錄某些事情。
問:同學們?nèi)绻幸惶炷阍诩矣惺滦枰鋈ヒ幌拢职趾蛬寢屵沒下班回家,為了避免他們著急擔心,你有什么最簡便的方法讓父母一回家就知道你去了哪里?(除了打電話之外,就是留個便條)要是碰到不會寫的字怎么辦?(寫拼音)那你們有誰知道,在沒有文字沒有拼音的幾千年以前的古人類使用什么方法來記錄和交流某些事情的嗎?(用簡單的繪畫形式并創(chuàng)造出了圖畫性很強的字叫象形文字)揭題,《有趣的漢字》。
(二)新授:
重點: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祖先創(chuàng)造運用象形文字的演化軌跡,指導學生能大膽地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夸張表現(xiàn),自由創(chuàng)作出幾個簡單的象形文字。
a:看畫猜字
請學生猜下面這個是什么字?
(象形文字是現(xiàn)代各種文字產(chǎn)生之前古代人類用于記錄和交流的圖形符號,現(xiàn)代漢字是從象形文字發(fā)展演化而來的。板書:象形文字)
(這個米字的原始形式就是畫了九粒谷子,它后來演化為,最后定型為米,表示稻子種在田里,被田埂分成四部分。
b:欣賞象形文字
1.先讓學生欣賞老師準備的范作(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可再讓大家猜字)主要讓學生邊猜邊欣賞邊總結(jié),這些象形字是抓住了對象的主要特征來設計的。板書:“抓主要特征”。
2.再請學生欣賞課本上的圖例和老師準備的資料,讓學生認識月、木、林、魚、水等象形文字的寫法以及和現(xiàn)代漢字的區(qū)別,以及大概了解這些文字的演化軌跡。
(三)學生作業(yè)
第一次作業(yè)(要求用象形文字的造型方法來設計,要能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夸張表現(xiàn))我可提供幾個字,請同學們試著設計其中的一個字。(云目手人足口川石燕)
第一次作業(yè)反饋:主要讓學生拿著自己設計的字來自評,我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要求學生能相互借鑒。
第二次作業(yè):我出示一首小詩,讓學生自己決定對詩中有些文字進行象形設計,有難度的就直接寫現(xiàn)代漢字。
綠蠟筆,畫竹子。藍蠟筆,畫河川。
青蠟筆,畫石頭。黑蠟筆,畫小燕。
要問我們畫什么?我畫祖國好山川。
第二次作業(yè)反饋:還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作業(yè)到講臺旁講解自己的設計想法并朗誦這首詩。
(四)課堂延伸
最后我鼓勵學生回家后可從書本上,網(wǎng)上多找一些關(guān)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及古代書法方面的資料,來增長自己的知識,并且學會從多個途徑去獲取知識。
有趣的漢字 篇9
設計思路: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jīng)有了興趣,經(jīng)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次為驕傲。進入大班后,一天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我接住這個球后,就把這個拋給全班孩子。這一下有個別孩子回家詢問,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及時給了孩子,還拿出“ ”、“ ”,這兩個象形字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蔓延,并產(chǎn)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目的: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
2、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準備:漢字(現(xiàn)代、象形字)若干
過程:
一 、導入語,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對字寶寶特別感興趣,收集了許多字寶寶,張老師把你們的字寶寶集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 .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
(在幼兒說的過程中,老師隨機引導,鼓勵幼兒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2. 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三 、設疑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四 、延伸活動
根據(jù)幼兒的熱點繼續(xù)對文字進行探究。
有趣的漢字 篇10
內(nèi)容:談話:有趣的漢字 (大班)設計思路: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jīng)有了興趣,經(jīng)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次為驕傲。進入大班后,一天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我接住這個球后,就把這個拋給全班孩子。這一下有個別孩子回家詢問,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及時給了孩子,還拿出“ ”、“ ”,這兩個象形字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蔓延,并產(chǎn)生了這個主題活動。目的: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 2、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準備:漢字(現(xiàn)代、象形字)若干過程: 一 導入語,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對字寶寶特別感興趣,收集了許多字寶寶,張老師把你們的字寶寶集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 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 (在幼兒說的過程中,老師隨機引導,鼓勵幼兒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2 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三 設疑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四 延伸活動 根據(jù)幼兒的熱點繼續(xù)對文字進行探究。
有趣的漢字 篇11
活動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五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根據(jù)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調(diào)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活動過程
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nèi)容: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找體現(xiàn)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lián)或笑話,和同學交流;搜集有關(guān)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
“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x月x日
活動地點: x x家
活動內(nèi)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諧音笑話、諧音歇后語
(3)了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分 工:
組長: 搜集資料:
編輯: 抄寫:
插圖: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里。
搜集和調(diào)查資料(兩課時)
通過上網(wǎng)查詢,閱讀書籍、采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guān)資源介紹。
網(wǎng)站:
交流活動成果(兩課時)
一、猜字謎
1.激趣:現(xiàn)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lǐng)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6)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shù)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
3.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劉 孟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二、有趣的諧音
1.說諧音性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它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讀歇后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后語,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a 一連三座廟──
b 石頭蛋腌咸菜──
c 隔著窗戶吹喇叭──
d 關(guān)公打噴嚏──
(5)宣布答案:a 妙(廟)妙(廟)妙(廟);b 一言(鹽)難盡(進);c 名(鳴)聲在外; d 自我吹噓(須)
(6)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性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7)小結(jié):歇后語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fā)揚。
2.諧音笑話
(1)讀一讀。
(2)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小結(jié):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三、漢字的起源
1.指名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
2.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chuàng)造活動。
3.交流:關(guān)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呢。哪一組給大家講一講?
4.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默讀《“冊”“典”“刪”的來歷》。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6.認讀課后的十個生字。
四、暢談收獲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呢?
有趣的漢字 篇12
閑云閑語:
看上去象是笑話,里面隱藏著漢字記憶的巨大奧秘.
撇可以是博士帽,是把刀,豎可以是人,是拐杖,橫可以是地平線,....
------------------
有趣的漢字
“比”對“北”說:夫妻一場,何必鬧離婚呢!
“巾”對“幣”說:兒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價百倍了。
“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兩廳。
“晶”對“品”說:你家難道沒裝修?
“呂”對“昌”說: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對“目”說:你單位裁員了?
“茜”對“曬”說:出太陽了,咋不戴頂草帽?
“個”對“人”說:不比你們年輕人了,沒根手杖幾乎寸步難走。
“兵”對“丘”說:看看戰(zhàn)爭有多殘酷,兩條腿都炸飛了!
“占”對“點”說:買小轎車了?
“日”對“曰”說:該減肥了。
“人”對“從”說:你怎么還沒去做分離手術(shù)?
“寸”對“過”說:老爺子,買躺椅了?
“由”對“甲”說:這樣練一指禪挺累吧?
“木”對“術(shù)”說:臉上長顆痣就當自己是美人了。
“卓”對“罩”說:戴什么頭巾,想扮拉登啊?
“西”對“灑”說:外面下雨啦?
“正”對“止”說:大風吹了斗笠?
“夫”對“天”說:我總算盼到了出頭之日
“王”對“土”說:戴上帽子,小心著涼。
“土”對“王”說:你從哪里弄來的一頂大蓋帽?
“土”對“干”說:你為啥總是與我對著干?
“由”對“甲”說:倒什么立,當心腦溢血!
“乒”對“乓”說:你我都一樣,一等殘廢軍人
“乘”對“乖”說:你的褲子呢,丟人了吧?
“非”對“韭”說:咱蜈蚣也會走鋼絲呀
“木”對“束”說:別以為穿上馬甲我就不認得你了。
“丙”對“兩”說:你家啥時多了一個人,結(jié)婚了
“長”對“張”說:你以為你是后羿啊,沒事整天背張弓干嘛?
“戍”對“戌”說:我倆像雙胞胎
“大”對“爽”說:就四道題,你怎么全做錯了?
“電”對“龜”說:歪戴著帽子,扮什么酷?
“日”對“旦”說:你什么時候?qū)W會玩滑板了?
“人”對“從”說:能耐不小啊,幾天不見就拍拖了。
“弋”對“戈”說:別以為你帶了把劍我就怕你,有種咱倆單練,我揍不扁你!
“頁”對“須”說:瞅眼兒不見,長胡子了?
“人”對“入”說:兄弟,你好有個性。
“人”對“眾”說:被人抬著,高高在上,當心摔著。
“也”對“她”說:當老板了,出門還帶小秘?
“豐”對“卅”說:誰讓你腐敗,被人放倒了吧!
“工”對“巫”說:官不大,也包二奶了?
“女”對“子”說,咱們結(jié)婚吧,那樣才好
“且”對“但”說:膽小的,還請保鏢了?
“大”對“太”說:做個疝氣手術(shù)其實很簡單。
“土”對“丑”說:別以為披肩發(fā)就好看,其實骨子里還是老土。
“叉”對“又”說:什么時候整的容啊?臉上那顆痣呢?
熊 對 能 說: 哥們,窮成這樣啦,四個熊掌全賣啦?
兵 對 丘 說: 兄弟,踩上地雷了吧,兩只腳咋都沒有了?<
木 對 末 說: 扛著長桿我就不認識你啦?
巴 對 爸 說: 你真夠孝順的了,總能看著你背著你家老爺子到處遛彎。
掰 對 分 說: 咋地,當官有架子了,小手還背上了呢?
山 對 燦 說: 咱可是以沉著穩(wěn)重著稱呀,發(fā)什么火啊?
則 對 廁 說: 畢業(yè)找工作,不信我話,沒送禮,咋樣?進工廠領(lǐng)導讓你看廁所了吧?
知 對 癡 說: 別以為有我你就是知識分子了。
我 對 峨 說: 睜的比我多,還不是你有靠山,沒有靠山,你行嗎?
貝 對 見 說: 還練劈叉呢,小心別把褲子整開線了。
小 對 示 說: 小樣兒,練雙杠你還能趕上李小雙啊?
丁 對 打 說: 以后對媳婦好點,長手就打呀?
吻 對 吵 說: 兩口子居家過日子,要知道嘴不是為了打架的,向我學學吧?
疊字識別
囍(xǐ) 巭(bū) 恏(hào) 奣(wěng) 嫑(biáo) 猋(biāo) 骉(biāo) 犇(bēn) 羴(shān)
蟲( chóng) 嚞(zhé) 譶(tà) 舙(qì) 聶(niè) 瞐(mò) 馫(xīn) 灥(xún)
靐(bìng) 畾(léi) 轟(hōng) 皛(xiǎo) 惢(suǒ) 尛(mó) 麤(cū) 龘(dá )
驫(piāo) 鱻(xiǎn) 贔(bì) 飍(xiū) 飝(fēi) 壵(zhuàng) 雥(zá)
雦(jí) 朤(lǎng) 叕(zhuó) 茻(mǔ) 燚(yì) 傘(sǎn) 闁(bāo)
闏颪憇 qì) 憙(xǐ) 悹(guàn) 亜(yà) 龖(dá) 虤(yán) 騳(dú) 牪(yàn)
聑(zhé) 竝(bìng) 誩(jìng) 奻(nuán) 槑(méi) 炏(yá ) 沝(zhuǐ) 屾(shēn)
瓩兛(kè) “兲”即“天”字;“炛”即“光”字;“忈”即“
仁”字
一、有趣兒的漢字組合
在漢字中有一個很有趣兒的現(xiàn)象,就是三個一樣的字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下面把查閱出一幾個整理出來,以供大家賞玩:
1、眾:三人為眾,多的意思。
2、垚:三土為垚(yáo),山高。
3、淼:三水為淼(miǎo),形容水大。
4、犇:三牛為犇(bēn),同“奔”。
5、焱:三火為焱(yàn),火花,火焰。
6、磊:三石為磊,形容石多。
7、晶:三日為晶,光亮。8、矗:三直為矗(chù),直立,高聳。
9、品:三口為品,物品。10、姦:三女為姦,為“奸”字之繁體字。
11、骉:三馬為骉(biāo),許多馬跑的樣子。
12、森:三木為森,形容樹木多。
13、猋:三犬為猋(biāo),迅速。14、轟:三車為轟,“轟”字的繁體字,象聲詞。
15、掱:三手為掱,掱(pá)手同“扒手”。
16、赑:三貝為赑,赑屃(bìxì),形容用力。傳說中一種動物,像龜,古時候大石碑的底座多雕成赑屃的形狀。
17、聶:三耳為聶,“聶”的繁體字,用于人名。
18、蟲:三蟲為蟲,“蟲”的繁體字,蟲子。
19、羴:三羊為羴(shān),“膻”的異體字,羊肉的氣味。
20、鑫:三金為鑫,財富興旺。
21、鱻:三魚為鱻(xiān)。
22、麤:三鹿為麤(cū),“粗”的異體字。
23、劦:三力為劦(xié)。
24、畾:三田為畾(lěi)。
25、毳:三毛為毳(cuì),鳥獸的細毛。
以上這些字有的還正在使用,有的已經(jīng)不再使用或者使用的范圍已經(jīng)很小,這是我國古老的方塊文字特有的現(xiàn)象。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漢字
大家庭里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二、多了一筆的漢字
在漢字當中,有一些字我們都認識了,但在它們的身上再加上一筆,又會怎么樣呢,下面這些漢字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樂趣:
1、丏:音miǎn,遮蔽,看不見。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夏丏尊名字中即是此字。注意:與“丐”字的區(qū)別。
2、氐:音dī,二十八星宿之一。我國古代民族之一。/音dǐ,根本。注意:與“氏”字的區(qū)別。
3、甪:音lù,甪直,地名,在江蘇。/甪堰,地名,在浙江。/甪里,古地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姓。注意:與“用”字的區(qū)別。
4、厾:音dū,用指頭、棍棒等輕擊輕點。/點厾:國畫指用筆隨意點染。注意:與“虱”字的區(qū)別。
5、乩:音jī,扶乩,一種迷信活動,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兒,兩個人扶著架子,棍兒就在沙盤上畫出字句來作為神的指示。
6、刬:音chǎn,同鏟:刬除。注意:與“劃”字的區(qū)別。7、卞:音biàn,急躁。/姓,著名詩人卞之琳就是這個姓。
8、卮:音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注意:與“厄”字的區(qū)別。
9、圯:音yí,橋。注意:與“圮(pǐ,毀壞,倒塌)的區(qū)別。10、丕:音pī,大。
11、坯:音pī,磚瓦、陶瓷、景泰藍等在燒制過程中,用原料做成器物的形狀,還沒有放在窯里或爐里燒的,叫做坯。
12、荼:音tú,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古書上指茅草的白花。成語:“如火如荼”,“荼毒生靈”。
有趣的漢字之偏旁
有趣的漢字這樣寫道:“少”字做偏旁,組字可不少。水中浪淘“沙”,用手把字“抄”,有絲紡“紗”線,有火把菜“炒”
偏旁、部首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二者之間有聯(lián)系,有重疊。什么是偏旁呢,我們知道,漢字中絕大多數(shù)是合體字。偏旁就是構(gòu)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一個合體字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構(gòu)成。一個偏旁一般是由兩畫或更多的筆畫構(gòu)成,如構(gòu)成“戲”字的偏旁“又”和“戈”。也有少數(shù)偏旁只有一畫,如“亂”字右邊的“@①”。
偏旁有兩種。一種可以獨立成字,稱為成字偏旁,如構(gòu)成“鴨”字的“甲”和“鳥”都是成字偏旁。另一種不能獨立成字,稱為不成字偏旁,如構(gòu)成“影”字右邊的偏旁“彡”就是不成字偏旁。
偏旁有單一的,也有復合的。如“做”,可以分解為“亻”和“故”兩個偏旁,“亻”就是單一偏旁,“故”就是復合偏旁。“故”還可分解成“古”和“攵”,其中的“古”又可以再分解成“十”和“口”。
什么是部首呢?顧名思義,部首就是一部之首,是用于查字典的。漢字有好幾萬,我們從字典上查一個字,總不能從頭翻到底。要提高查字的效率,就得從字形上給漢字歸歸類。比如說,凡是帶“日”的字放在一起,稱為日部……屬于哪個部首的字就要到哪個部里去查,這樣速度就快多了。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就是用部首來給漢字歸類的。許慎將九千多個漢字歸為540部,于是也就有了540個部首。
部首大都是取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每個字的意義范疇。如屬于“水”部的字大都與水有關(guān),屬于“犬”部的字大都與獸類有關(guān)。又如“穎”字,在古代是指禾穗的末端,其形旁是“禾”,聲旁是“頃”,在過去的字書中應屬禾部。不少人誤以為是“頁”部,所以查不到。(也有少數(shù)部首并不表示意義范疇,是個例外,如丨、丿、乙等部)但《新華字典》、《新辭海》等工具書中,為了方便大多數(shù)人查字,對部首的設置作了一些改進。主要是不再拘泥于將同形旁的字歸為一部,而是從實際字形著眼來分部。如“水、氵”“火,灬”均分設為兩部。也有少數(shù)部首可以做聲旁,如門部的“問、悶、聞”等字。同一個字可以分別收入幾個部首中,如“穎”字,就不光能在禾部里查到,而且也能在頁部里查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偏旁是就合體字的構(gòu)成說的,凡是構(gòu)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都可以稱之為偏旁。部首則是偏旁中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這部分偏旁從字形上來給漢字分部,因為這部分偏旁位居各部之首,所以另給它們起了個名字——部首。我們在第四、八等冊設計上述形式的練習有兩個意圖:一是幫助學生認識部首的含義,為學習部首查字法做好知識準備;二是幫助學生體會漢字特點,理解漢字字義。根據(jù)“大綱”要求,二年級只學音序查字法,不學部首查字法,學生頭腦里還沒有“部首”的概念,所以我們在第四冊的練習提示中只能提偏旁,沒法提部首。到了中年級,學習部首查字法已提到日程上來,所以我們便在第八冊提出了“看圖認識部首”的要求。
有趣的漢字 篇13
有趣的漢字
一、漢字是畫、是詩、是故事
這個“笑”字大家熟悉不過了,但你有沒有想過:笑字為什么是竹字頭,夭字底?“笑”和“竹”、“夭”有什么關(guān)系?
“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也。”--楊承慶(嗯,還真像詩)
再舉一個例子。
這三個字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父子關(guān)系,一個老爸兩個仔?)
●古代可沒像現(xiàn)在的美麗堅那樣說印就印一大堆綠錢錢,也沒有插滿這卡那卡的皮夾子,逛大街要挎著一只竹籃子當錢包,竹錢包里放著貝殼,這貝殼可珍貴了,可換豬換羊換老婆,推搶我的貝貝我跟誰急!!!!
●“我的寶貝貝殼怎么少了一個?”原來籃子爛了(潰)。
●“那個貝貝會長腿?”不見了(遺)(哦,有“之”的都長腿?如“遠”“近”)
二、形理識字
漢字的由實物到圖形到符號的演變過程,符合幼兒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運用形理識字的方法,讓幼兒看圖(形)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理),可有效激發(fā)孩子對漢字的興趣,識字水到渠成。
例1:結(jié)合《鹿柴》認識“木、林、森”“人、從、眾”
例2:選擇學過的古詩中有字理關(guān)系的字,如“少小離家老大回”“小荷才露尖尖角”“無論平地與山尖”,以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舉一反三,如“石頭大、沙粒小”“石頭多,沙粒少”“釘子尖尖,山頂尖尖,小荷尖尖角”等。
例子3:其它
三、據(jù)形判別識字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孩子在幼兒園里學了課文后,回到家里喜歡翻開書本,一邊用小手指指著字一邊念給家長聽,似乎認識了書本中的字。但當家長單獨指其中一個字(如上圖中的“綠”字),孩子卻不能念出是什么字(大部分孩子會將小手指從開始一邊滑一邊念“荷塘里有綠……綠字!”原來,孩子只是將字的“讀音”和字的“位置”對應起來,并沒有和“字形”對應起來。
(不能將“字形”和“字音”對應起來這也算認字?)
上面這種指讀滑讀的方法可培養(yǎng)幼兒的前閱讀習慣,但不能有效識字。
●據(jù)形判別識字
據(jù)形判別識字法是一種高效識字法,簡單地說就是:
1、通過“圖形”能念字音。如,看到蘋果圖片能念“蘋果”(如果是火星上回來的,當然還要指著紅蘋果一字一頓地教“蘋果”)。
2、對比辨別,分清“字形”。
若家長直接指著圖片問孩子這兩個是什么字,孩子脫口而出“蘋果”!
若指著圖片下面任一個字,孩子也毫不猶豫念正確。
孩子真的會認這兩個字了嗎? 若家長擋住圖片,只露出一個字再問孩子,他也毫不猶豫:蘋果!蘋!果!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孩子從沒將注意力放在分辨字形上!就像男生每天都系襯衣的扣子,卻有一半人答不出襯衣有幾個扣子一樣。
辦法來了!將“蘋”“果”兩個字拆開順序打亂,讓孩子辨別、排序、配對,從而辨認字形(像拼圖一樣快,孩子的眼力不是蓋滴)。
3、在“圖形”的提示下,“字音”與“字形”對應
如通常情況下,展示一個“果”字,孩子是難以認讀的,因為沒有任何線索,如大海撈針。但展示帶圖的字卡(注意!是只有一個字而不是二個字的字卡!),孩子就容易多了,起碼不會說是蛋糕的“蛋”或“糕”。他會在“蘋”與“果”兩個字的小范圍內(nèi),腦海中回憶玩上面第2步游戲的結(jié)果。
4、脫離“圖形”線索,“字音”與“字形”對應。
將上面的字卡后折(只看到字看不到圖),再考考孩子,是不是要眨一下眼再回答你,而且答案正確!
ps:
建議家里購了看圖識字之類幼兒讀品的家長用這個方法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