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讀課文莫忘語文實踐《學會看病》教學實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人教版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了略讀課文,上下冊各8篇,到了四年級增至14篇,占課文總量的43.8%,到了五年級,略讀與精讀課文形成了1:1的狀態。略讀課文在五年級課文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更多空間,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但,很多教師誤將略讀課文當成精讀教,教師角色仍“居高臨下”“不放手”,剝奪了本該屬于孩子的語文實踐機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缺失了訓練的土壤。同時,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得“意”而忘“言”的現象,忽視語文工具性、實踐性,使教學走入過度人文的誤區。
因參加平陽鰲江一小的語文節,故有幸聆聽陳先松老師執教的《學會看病》。《學會看病》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畢淑敏。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與自我反思、完善能力,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站可以幫你在報刊雜志發表論文,詳情請加站長qq,qq號碼在網頁頂圖上。)
【情景描述】莫忘語文實踐——在“批注”中閱讀
教學片段描述:
師:(出示學習提示:自由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我”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批注。)請同學們打開書,注意紅色的關鍵詞,劃出——“劃”,讀一讀——“讀”,寫批注——“寫”,明白了沒有?自學。
(學生認真自學,寫批注,專心致志)
師:寫完的同學可以同桌交流,沒寫完的繼續。
(學生寫批注的時間很長,跨度有十來分鐘,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批注的時間)
師: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寫上批注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4個學生交流,教師評價:你讀懂母親了,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母親的自責;你很會讀書,你讀懂了矛盾……)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你們有沒有人給這段寫批注的?(課件出示)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生面面相覷,無人舉手,很明顯沒有人關注到這句話)
師:沒有沒關系,你來讀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中哪些詞讓你有話要說,可以寫寫批注?(生讀書)
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了“忐忑不安”“沙漏”之后,問:還有哪個詞,讓你想寫批注?
生:墜
師:讀到“墜”,我們會想起關于“墜”的一個詞——
生1:墜落
生2:墜入
師:飛機墜落,隕石墜落,孩子們,飛機、隕石都是龐然大物,可是——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你會發現什么問題?(生齊讀句子)
生:沙怎么會“墜”呢?
師:對呀,沙輕飄飄的,怎么能和飛機、隕石龐然大物相提并論呢,是不是錯了,別急,自己帶著問題再讀句子,在“墜”旁邊寫下批注。
(學生自己默讀,執筆寫批注,神色認真)
生1:因為母親擔心孩子,覺得小小的沙也很沉重。
生2:“墜”說明了母親的心情很沉重。
師:這種墜入心間的感覺就像龐然大物一樣疼痛,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