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的資料
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以北的一個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領導同志從山西前往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這里住過幾天。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為了召開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勝利召開,討論了中共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提出了黨在勝利后的總任務。文章就講了毛主席在花山村關心群眾碾米、給碾米的群眾送茶水和幫助群眾推碾子三件事,表現了毛主席關心群眾、愛護群眾、處處為群眾著想的崇高思想品質。
少年時代的毛澤東
湖南省湘潭縣有個美麗的韶山沖。在韶山嘴的對面,有一所半瓦半茅的農家房屋。1893年12月26日,在這所房子里,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后來成為中國人民偉大領袖的毛澤東。
八歲那年,毛澤東背起書包上學了。在私塾里,他是個十分嚴肅的孩子,從不隨便說笑、打鬧,功課沒做完,他決不出去玩。
當時,私塾里教的經書枯燥無味,非常難懂。毛澤東雖然不喜歡那些經書,但他記憶力很強,領會得也快,讀上幾遍就能背得出來。剩下的時間,他就自己學習其他知識。
他非常喜歡讀小說,《說唐》、《說岳》、《西游記》、《封神榜》、《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他總是讀了又讀,甚至能把書中的情節背下來。每當放牛或干完農活兒,他就給別人講述,跟大家談論。
毛澤東不喜歡讀經史,而喜歡讀“雜書”,父親很不高興,再加上晚上看書又費燈油,所以經常阻攔他。毛澤東就用藍布被單遮住窗戶,使外面看不見屋里的燈光。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燈下,貪婪地讀著他在鄉下能找到的一切書。
1910年初秋,十六歲的毛澤東說服了父親,離開家鄉,來到五十里外的東山高等小學參加入學考試。作文的題目是“言志”。他聯系人民的疾苦、民族的危急、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立志救國救民的抱負寫了出來。校長和國文教員看了他的文章,驚喜萬分,都激動地說:“今天,我們錄取了一個建國人材!”
這所學校,學生們每天早上集合點名時,校長總要訓話,還經常講中國貧弱,不斷遭受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的時事。毛澤東總是認真地聽著、想著。學校里有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教員,他經常給學生講逐漸富強的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毛澤東聽了,更為國家擔憂。
一天,毛澤東看見一位同學拿著一本《世界英雄豪杰傳》,便懇切地請求借給他閱讀。那位同學答應了。幾天以后,毛澤東把書還給那位同學時,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把書弄臟了!”那位同學翻開書一看,書上用毛筆畫了許多圈圈點點。畫得最密的是世界聞名的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等人的傳記。那位同學看了,不但沒責怪,反而稱贊不已。毛澤東對他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至于遭受列強欺侮。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
此后不久,毛澤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子任”,意思是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
毛主席在花山
陳曄
阜平縣有一條優美秀氣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邊的山溝里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溝壑滿是花草樹木,春天,滿山的桃花紫荊花喧鬧枝頭;秋天,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紅葉。村東一條小河,緩緩穿村而過。潺潺的水聲夾著百鳥的齊鳴使這個山村更加富有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