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教學設計3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么?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并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系。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六、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七、練習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⑴ 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 標出。
⑵ 摹寫句子:
望著高高的五星紅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資料補充】
在古城西安玉祥門外的大慶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與漢人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正緩緩西行。這是對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建立豐功偉績的紀念和歌頌。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首腦人物凱撒穿著一件絲綢長袍到劇院看演出。誰料,他比演員更引人注目,滿劇場的人都把眼光盯在這件從來未見過的絲袍上。當大家知道這是中國生產的絲織品后,又是高興,又是羨慕。此后,身著中國絲綢錦繡,成了羅馬上層人物高貴和權力的象征。中國的絲織品是怎樣到了歐洲的?這要從張騫出使西域說起(漢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爾喀什湖地區)。
張騫(公元前?~前114年),陜西漢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漢杰出的外交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通西域,開辟了我國和西方的國際陸路交通道路,從此,一條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內,到達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絲綢之路”也正式開通。通過這條橫貫亞洲大陸古代東西貿易通道,從公元前2世紀到9世紀以絲綢為主的中外貿易往來非常頻繁,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經濟繁榮,特別是對中國蠶桑絲綢技術的西傳起了巨大作用。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絲綢之路”這一名稱。后來在這條通道上陸續出土了中國漢唐各朝的大量絲織品和其它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