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談談駱駝給作者留下的印象,與同學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與畫面,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2、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冬陽• 童年• 駱駝隊(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了解到這篇課文是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童年的件件往事在林海音的筆下是那么鮮活、生動,令她難以忘懷。這就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她的童年是在北京度過的,每每回想起那段童年生活,她心里都涌動出幾絲傷感,也充滿了無限的懷念,讓我們來聽聽她的心聲吧。(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未成曲調先有情,用視頻帶學生進入那個時代,走入作者那樣的內心。]
同學們,看完剛才的片段,聽著林海音那略帶顫抖的聲音,你體會到她當時怎樣的心情?
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傷走進英子的童年故事里。
二、復習,回顧童年的幾幅畫面
快速閱讀全文,聯系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想一想,在作者林海音心靈的童年中,哪些往事重臨于她的心頭,讓她難以忘懷呢?
[設計意圖:無需過多組織課堂,提問不浮、不泛,緊扣文本,使學生進入思考狀態。]
三、精讀感悟,解讀童年的幾幅畫面
(一)看咀嚼
1、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件事最有意思?
[設計意圖:聚焦閱讀,適時引導學生聚焦畫面之一——學駱駝咀嚼,在朗讀中想象,在表演中體驗。更多的是在關注學生閱讀中的深度。]
自由讀讀第四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寫駱駝咀嚼樣子的句子。 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理解第一句:
(出示“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通讀,讀懂了什么。]
(1)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三個“那樣”?[揣摩去讀]
比較句子:
丑的臉,長的牙,安靜的態度。
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如果把這三個“那樣”去掉,再讀讀,感覺有什么不同呢?[比較中讀]
生活在舊北京城的人是經常可以看見駱駝拉煤進出的,但小英子卻從沒近距離看過駱駝,這可是5歲的小英子第一次近距離地看到駱駝呀。小英子看到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相機板書:驚奇 [體會中讀]
(2)那樣長的牙,駱駝是怎樣咀嚼的?自由讀相關句子。怎樣磨來磨去呢?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說明的?(師做動作理解“交錯”)讀句。
看到了嗎?冬陽底下,駱駝的大鼻孔呼哧呼哧冒著熱氣,嚼著嚼著,白沫子還沾到了胡須上。(指名讀。)駱駝就是這樣,從不著急,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它們咀嚼的時候——(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