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理解詞語,設置情景,發揮想象,深情朗讀。]
指導理解最后一句話:5歲的小英子有多高啊?比劃比劃。駱駝呢?
(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英子,想象自己是怎么看駱駝的?師創設情境,指導學生讀這部分最后一句話。)
現在,讓我們回到英子五歲的時候,大家都成了小英子,我來問問你,小英子,你怎么看呆了呀?隨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并隨機板書:喜歡。 [角色轉換中讀。]
(播放駱駝咀嚼的視頻)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段話。(齊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語段,抽絲剝繭,憑借文本語言,加之視頻的恰當使用,由想象到直觀,激活、調取了學生本有的感性,使老北京的生活場景在他們眼前呈現,生動有趣的畫面在他們頭腦中深深刻下,使他們能潛心會文,讀中體會文本中的情味。]
2、5歲的小英子看駱駝咀嚼的樣子,看得是那么的投入,覺得是那么的有意思。可是,當林海音寫下童年的這段往事時,已經42歲了,她還會再去學駱駝咀嚼嗎?再也不會了——引讀(課件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設計意圖:愉快輕松的氣氛戛然而止,學生剛才還想象著駱駝咀嚼的有趣樣子,現在被帶入另一種氛圍中:優美而略帶感傷的音樂《送別》輕輕響起,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的黑白照片呈現在大家面前,教師的深情述說和音樂畫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轉瞬間就將孩子帶到了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帶入了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氣氛當中。]
(二)談鈴鐺
1、這駝鈴聲讓童年的小英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5——9自然段,想想小英子和爸爸對鈴鐺的作用分別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學生匯報)
2、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范讀小英子說的話。學生邊聽邊想象后,指名講述想象的畫面。)
3、 出示畫面,引讀小英子說的話:
(指名讀句)所以,小英子說,耐不住寂寞的不是——駱駝,而是——拉駱駝的人啊!小英子的想法是多么富有詩意啊,你們更喜歡誰的想法?(再讀小英子的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三個層次的解讀:自讀自悟,找出不同的觀點;讀中想象說話,注重積累;進行辨析,超越文本的遐想。三個層次的閱讀對話,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閱讀空間。]
引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三)想剪毛
師引讀:你看,駱駝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皮毛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生讀: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對駱駝有著怎樣的感情呢?(板書: 關愛)再讀文段。
(四)問去處
師生對讀:我就是媽媽,你們是小英子,那么喜歡駱駝,就開始問吧。這里還能看出小英子對駱駝有著怎樣的感情呢?(板書:思念)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