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感傷 深深懷念 ——《冬陽•童年• 駱駝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冬陽·童年· 駱駝隊》人教版·語文·小學第十冊第六課(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本文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文章追憶了自己童年時的四個生活片段: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與爸爸談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替駱駝剪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去哪了。這件件充滿童真童趣的往事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深懷念,以及對童年一去不還的淡淡感傷。文章筆調樸實純真,語言如夢如幻,景與情既清晰又朦朧,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本設計站在學生的“童年”立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創設情境,圍繞中心,抓住揭示課文主旨的關鍵句“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以層層深入的朗讀品文為方法,在師生平等互動的談話中,在創設情境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進行移情體驗,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文本內涵,自然地、沒有貼標簽痕跡地體現語文知識教育,從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正是天真爛漫的季節,文章所描繪的童真童趣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畢竟時代久遠,地域相隔,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片段與現今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很大的距離,并且作者在回憶往事時心頭既感到溫暖又感傷的復雜情緒更是五年級的孩子難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四個片段時,我充分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激發他們對美好童年生活的體驗,超越時空與作者的童年對話,走進林海音北平城南的童年舊事,領悟到正因為林海音伴著駱駝的童年是如此美好,但又一去不還,所以才讓作者沉浸在深深懷念、淡淡感傷的復雜思緒之中,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重點句“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讀懂四件往事,能體會到字里行間作者對童年逝去的深切懷念與淡淡感傷相交織的復雜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能通過觀察課題體會到課題中間隔號的作用,能通過聯系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到“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揭示的課文信息,并能模仿這種形式寫一個題目。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4.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閱讀《城南舊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能在入境入情的朗讀中體會作者深深懷念與淡淡感傷的復雜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送別》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夢回童年——別夢依稀似舊時
(出示時光流轉、北平城南、林海音、駱駝隊的視頻、畫面請學生欣賞,“送別”的音樂漸漸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你看,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過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這是長大后的林海音無數次在夢中出現的畫面。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臨于作者的心頭了呢?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學咀嚼、談駝鈴、剪駝毛、念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