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感傷 深深懷念 ——《冬陽•童年• 駱駝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在課堂伊始,以視頻、畫面、音樂創設情境,營造課堂的感情基調——溫暖而傷感的氣氛,并從課文結尾處來就童年往事進行提問,一是檢查學生第一課時學習成果,二是讓學生在進行深入學習前能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二、體味往事,走進童年——記得那時年紀小
(一)體味咀嚼,走進童年
1.小組齊讀第4自然段。教師出示要求:小林海音看駱駝咀嚼有趣嗎?趣在哪?請你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劃完后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根據生的回答出示重點句子“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
3.(師在課件的同一頁面出示小林海音看駱駝咀嚼的插圖,播放音樂中有駱駝的咀嚼聲,創設情境范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朗讀邊想象小林海音學駱駝咀嚼的畫面。
4.全班交流,師引導生抓住“呆”字感受“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指導學生讀書方法。
(1)什么叫呆?
(2)她呆呆地在想什么?她呆呆地在干什么?
(3)同學們,你能不能把你剛剛體會到的駱駝那丑丑的樣子,小林海音看得呆呆的樣子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學生練習讀。
(4)指名讀。師相機進行指導和示范。鼓勵學生朗讀根據自己的感受發揮自己的個性。
一個小女孩學駱駝咀嚼,真的讓人感覺有點哪個?傻!可是你覺得長大后的林海音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不會了,所以她說——引讀(課件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子,老師創設情境范讀,學生想象畫面,小林海音學駱駝咀嚼的樣子如在眼前,再組織學生抓住一個“呆”字進行品字、想象說話、練習讀、指名讀,而表演讀的生動有趣更調動起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使他們能潛心會文,開始體味到文本的情韻。]
(二)體味駝鈴,走進童年
過渡語:(播放駝鈴響)聽,駱駝隊來了!
1.師生分角色讀第5至第9自然段。老師讀旁白,男生讀爸爸,女生讀小林海音。
2.關于駝鈴的用途,你更贊同爸爸說的還是小林海音說的?(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小結:說得都有道理。其實,駝鈴究竟用來干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林海音的童年里,駝鈴承載了她美麗的幻想。
可是,當林海音在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認為駝鈴是用來增加行路的情趣了嗎? 所以她說——引讀(課件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設計意圖:此環節分角色朗讀一舉兩得:一此形式投學生所好;二角色的分配朗讀易于學生弄清楚爸爸和小林海音不同的觀點。之后對二人的觀點的辨析,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開拓了個性化的閱讀空間。]
(三)體味剪毛,走進童年
過渡語: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
1.自由讀第十段。
2.師:春天來了,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生接讀: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