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感傷 深深懷念 ——《冬陽•童年• 駱駝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把自己當成小林海音,想象說話。
小林海音真想干嘛?(生:剪毛)你看,(師出示圖片,圖中一棵已長嫩葉的柳樹下站著一只掉毛的駱駝,小林海音歪著頭在看駱駝)小林海音站在駱駝前面,仿佛在跟駱駝說悄悄話呢!她在說:(出示:小駱駝呀小駱駝, )指名說。
可是現如今的她,還會想給駱駝剪剪不整齊的毛嗎?再也不會了,因為——引讀(課件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設計意圖:文中寫剪駝毛的這一段文字淺顯,學生在理解上沒有什么困難,但如何讓學生讀懂小林海音想給駱駝剪毛背后的心聲,讀懂她對駱駝的喜愛、疼愛、癡愛之情,從而在前文學習的情感積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中心句的感悟及情感的蘊蓄,是層層深入品文時的一個瓶頸。所以在剪駝毛的事件上我采用師生接讀,讓學生抓住關鍵句,再用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想象說話,在轉換角色的體驗中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走進小林海音的心海。]
(四)體味思念,走進童年
過渡語:夏天來了,駱駝不知道去哪里了?
1.同桌分角色朗讀小林海音與媽媽的對話。邊讀邊想你從小林海音與媽媽的對話中能體會到什么?
2.生談體會,老師引導學生抓住小林海音說了什么,媽媽說了什么來談。
3.生表演對話部分。
4.“總是問,總是問”小林海音可真是個愛問的丫頭!聯系課文內容,你覺得童年的小林海音她總是問……(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來提問)
5.長大后的林海音她再也不會問……
是啊,她再也不會問了,因為——引讀(課件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文中著墨并不算多,但內涵豐富,值得挖掘,所以我抓住文本中的“總是問,總是問”引導學生再次關注文本本身,讓學生從課文所描寫的內容當中去挖掘小時候的林海音總在問什么,豐富了課文的內涵,而長大后的她還會問那些幼稚可笑的問題嗎?在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童年已經遠去,歲月已經走遠,人生沒有回頭。
盡管孩子們年齡還小,但本大環節老師緊緊抓住“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對四件往事進行了串聯品讀,在一件件往事的追憶中,在一次次情感的鋪墊中,在一層層深入的品讀中學生一步步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內心世界。孩子們不僅僅感受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也感悟到了本不屬于他們年齡段的另一番情緒:成人對童年一去不返的淡淡感傷。教學的重難點得以突破,文本復雜微妙的情感韻味得以在課堂上完美體現。]
三、淡淡感傷,深深懷念——物是人非事事休
1.為什么我從你們一次次的朗讀中感覺到了一點異樣?誰來告訴我你讀這些句子時的心情?生談體會。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于童年逝去的“淡淡的感傷”與“深深的懷念”之情。相機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