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中注重激發興趣、注重自主要學習、注重情感的熏陶、注重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
2、有感情朗讀、理解課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眾的情懷。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表現的人物特點及方法。
四、教學難點通過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體會他關心、熱愛人民群眾的高尚品質,激發學生對毛澤東主席的敬仰之情。
五、教具準備小黑板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1、課前三分鐘,師生共娛
(1)教師口述笑話一則,學生傾聽:
鄉村開會
一個鄉里開會,由于諧音,村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咸菜太貴了。”(同志們,鄉民們,不要講話,現在開會了。)主持人說:“咸菜請香腸漿瓜。”(現在請鄉長講話。)鄉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們,鄉民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在家都用大碗吧。)
(注:此笑話是轉載的。)
(2)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并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否則幾句話都說不清是會鬧笑話的。
(設計意圖:其一是緩解一下師生間緊張的氣氛,因為學生看到陌生的老師難免會有些緊張、害怕,更何況是要上陌生老師的課呢?其二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步了解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激發學習興趣。)
2、導入新課,激發求知欲
(1)教師提問:我們國家現任總理是誰?主席呢?(學生說并板演)
(2)教師提問:我們新中國是什么時候成立的?第一任是誰?(學生說并板演)
(3)教師提問:誰知道1948年(即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年)中國是什么樣子的嗎?(學生茫然,教師簡說當時的背景,著強調毛席的繁忙,可心里還牽掛著許多事,最牽掛什么呢?
(4)引出課題:28*毛主席在花山
(設計意圖:由現任我國總理、主席到第一任主席、再到解放前夕,旨在增長學生一些基本見識,將課本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聯系起來,拉近本文與生活的距離,引起學生的好奇感;尤其是“如此繁忙的毛主席還會牽掛什么呢?”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學生,會激起學生探究欲。)
3、檢查預習,夯實基礎
(1)小黑板出示11個要求認識的字并帶詞(自愿的個別讀并正音而后齊讀等并指出預習即要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教師過渡性導語:學習一篇課文僅認識幾個字夠嗎?
(2)請生展示印象深刻的片段(朗讀)并正音(自愿的讀、學生推薦的讀等,同時指出預習把句子讀通順也是基本的要求);
教師過渡性導語:學習一篇課文僅會讀行嗎?
(3)請學生說說通過預習對原文懂得了什么(不愿說或不會說則給予提示,如文中講了哪些人、什么事等,同時指出預時也應該要思考知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從中明白了什么等);
(4)請學生說說主要事件(幾件具體的事)并練習概括小標題。
(設計意圖:學生預習的如何,也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何,教師是很有必要知道的,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教師后續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所以檢查預習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這一環節上得、學得生動、有趣些?這里主要運用過渡性的導語、學法滲透等方法,讓整個環節更充實、流暢,學生展示起來也會有味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