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
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喚醒學生的情緒、情感,讓他帶著自己的真切之感對所讀的文本語言進行體驗,加深理解,有所領悟。
(二)品詩歌,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第一首詩歌《我想》,想一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1)說一說: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①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②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
(2)讀一讀:指導學生反復地讀,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進一步融情會意。
師: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3)讀出最喜歡的畫面,師生評一評。
(4)師又問:作者有那么多的夢想,說明了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個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 師板書:豐富的想象)
(5)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鼓勵學生用“我想”接著將詩寫下去。
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倡讀寫結合,學完整首詩,我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模仿著也嘗試創作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
(6)學生自由創作,表情達意。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帶著自己的疑問,
牽著自己的夢想。
沖啊,沖??
沖上太空探究奧妙。
我想把耳朵,
裝在風箏上。
聽鳥兒唱歌,聽白云嘮家常。
聽呀,聽??
天空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風箏上。
和風兒一起閑聊,
和小鳥一起歌唱。
晃啊,晃??
嘗嘗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師生共同評一評,讀一讀。
2.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四、誦讀詩歌,拓展提升
1.伴樂,全班一起有感情誦讀全詩。
2.欣賞兒童詩:
小童話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遙遠的地方,/
有一群樹葉說:我們想/
像花一樣開放。/
有一群花朵說:我們想/
像鳥一樣飛翔。/
有一群孔雀說:我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