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3、楚王這城門打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認國家是狗國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后頭。我們將繼續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后二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法,四人為一組,讀二、三次反擊的話,討論下面的習題;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等人訪問下等國。
2、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我們讀一讀三處表示結果的話。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好),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楚王。
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作自受
……
六、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給他開了個慶功宴,你也去參加這個會,你講一講晏子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同學們,只有今天學好知識,才能像晏子一樣,不辱使命,維護尊嚴。
板書: 晏子使楚
(侮辱)—————(反擊)————結果
鉆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陪著笑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
反思: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不應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而應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后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學中,對于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致,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么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后來,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課前對備學生不夠充分,沒想到學生對于晏子的邏輯性的語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們能夠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正作到了一吐為快,導致學完課文之后,沒有時間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演課本劇,體驗課文內容,使更多的學生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