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案和反思
2、分組有感情的朗讀
三、細讀課文,思考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為什么要稱為“親人”?
2、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那些事?)能根據課文中的舉體事例(中點語句)說一說?(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
(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那一部分或哪一個人物最令你感動,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劃出來,好好讀一讀,看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學生自讀課文))
(師,那一位同學說說,那一部分,哪一個人最令你感動?)
生:1、大娘:在志愿軍空著肚子根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情況,大娘“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來給我們吃。(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雪中送炭——是指下雪天送碳給別人去暖,比喻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
3、同學們理解得非常透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朝鮮人民非常熱愛志愿軍,把志愿軍戰士當情人。
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大娘丟下自己的小孫孫,卻打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為此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一部分特別令我感動。(出示課件)
師、唯一----------就是只有一個。
同學們,唯一的小孫孫失去了,大娘的心里會怎么樣?
生:一定非常痛苦,請你在痛苦的讀這部分課文。
師:你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
生:因為一想到大娘失去自己“唯一的親人,”就忍不住要流淚。
師:志愿軍就要回國了,大娘為他們縫補衣服幾天幾夜沒睡覺,同學們真了不起,能談出自己的感受,是呀,大娘對志愿軍的愛猶如母愛一般。
這讓我們想起一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板書:大娘----送打糕救傷員—失去情人比山高比海深(回憶往事贊揚)
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忘懷?不,永遠不會。(課件出示)反復讀
(作者先以懇求的語氣勸慰:“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一句話把志愿軍只是對朝鮮老阿媽深深的敬意和難以割舍的離別之情直接抒發出來。“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簡明扼要的表現出朝鮮老阿媽對志愿軍戰士慈母般的愛。“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的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一個犯文具盒一個感嘆句,表現志愿軍戰士對朝鮮老阿媽關心體貼,其間的深情不言而喻。“為什么搖頭呢?”聯系前面幾句,表現出朝鮮老阿媽對志愿軍戰士的依依惜別之情。“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忘懷?不,永遠不會。”一個反問和一個重復否定句充分表達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永不忘懷的深情厚意。)
4: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哪一個人最令你感動,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劃出來,好好讀一讀,看看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1)第二自然段重點句段
同志們傷心的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這是當媽媽犧牲的消息傳來時,小金華愛與恨、悲痛與復仇交織在一起時的表情他把市區情人的痛苦轉化成對敵人的滿腔仇恨。這是一個剛強的孩子,媽媽犧牲是沒有哭,與志愿軍分別是卻哭了。這種對敵人得“恨”與對志愿軍的“愛”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朝鮮孩子與志愿軍叔叔的親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