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嘗試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每篇課文結構特點,即課文的縱思路和橫思路來整體設計教學。課文的縱思路就是文章的條理。它就像一棵樹的主干。課文的橫思路就是作者怎樣把各個部分寫具體。它是一棵樹的枝葉。教師只有抓住主線來整體設計,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寫路,教者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真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在縱思路上,我捉住了老班長有沒有完成任務這一主線。在橫思路上,我則抓住老班長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展開教學。
四、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通讀了課文,了解到在1935年的秋天,有一位老班長,在長征的過程中帶著三位小病號走出草地,可是,他自己卻長眠于這個草地。在臨時前,他念念不忘的時,他沒有完成指導員交給他的任務。(課件出示段落)
(1)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
(2)“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你們都瘦得……”
2、在課后提示中,丁丁說老班長完成了任務,老班長又說自己沒有完成,你認為老班長完成任務了嗎?請在文中找出具體語句。
3、自讀標畫后,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暢談初讀后的感受,學生會談到會被班長為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品質感動。這樣能及時釋放學生心中的感動,又能根據學情來展開下面的教學。)
(二)、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1、同學們都被班長盡心盡力地照顧傷員而不顧自己的崇高品質所感動。帶著這份感動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品讀描寫老班長的句子,想想它們為什么讓你感動。
2、指名反饋
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
(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點詞朗讀,體會老班長為照顧三個小病號費盡心力。
3、引導思考,這段話屬于人物描寫中的那種描寫?將剛才找到關于“老班長已經完成任務”的句子分類。
5、學生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品讀重點句子:
(1)從外貌體會中心
①“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
a、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
( “滿臉的皺紋”證明他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
b、抓住表現“蒼老”的重點詞朗讀,讀出感動。
②“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
(老班長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他對戰友的滿腔熱愛,對黨的高度忠誠。)
(2)從語言、行動、神情體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