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說課稿
一、說教材
《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文章,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再見了親人》所在的這組課文以“他們讓我們感動”為專題進行編排,向我們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對學生在閱讀這些生動感人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中,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受到深刻、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分為兩個部分,都是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情景,表達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透出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難舍難分之情,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厚情誼。
二教學目標
根據程標準對本節的具體要求及這篇課文的特點,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我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自己感動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4. 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文中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受的作用。
這樣確定目標,既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又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學難重點:
針對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課思想及文本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特征,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知識聯系、遷移法
課文是以志愿軍單方面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志愿軍滿懷深情地追述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贊頌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實際上這種情誼來源于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朝鮮人民付出的血的代價,而自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付出文中沒有直接表,因此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收集閱讀抗美援朝戰爭中諸如邱少云、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故事,通過課外閱讀了解的知識與本課教學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彼此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再見了,親人”是離別時自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同時也是朝鮮人民對自愿軍的深情道別。有了這方面知識的聯系和遷移就既能使學生比較準確、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
2、情景再現法
在教學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時,教師分別播放大娘送打糕、救傷員,小金花救老王,大嫂在前沿陣地挖野菜 的情景視頻,再現出自愿軍追憶的那幾個令人難忘的感人場面,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