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 相關資料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臨近死亡.
無邊無涯:沒有邊際。涯,水邊。近義詞是“無邊無際”。
回味:食物吃過后的余味。
嚴峻:嚴厲;嚴肅。
舒展:不蜷縮;不皺。近義詞是“舒張”。
【小資料】
長征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陜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山地的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陜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余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斗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0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本文的內容是真實的,那枚珍貴的魚鉤現在珍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中。
陸定一是中國共產黨的老一輩革命家,新中國的元勛之一。 陸定一出生于家道殷實的書香門第。父親陸澄宙是律師,后又擔任民國的法官。陸定一弱冠之年就在上海南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電機系畢業。他沒有遵從父親之命到美國留學,也沒有去謀求待遇豐厚的電機工程師的職務,而是獻身革命事業。192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團的“五大”,他當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不久任團中央宣傳部長。從此,直到1996年去世,7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50年是在中共高層擔任領導職務。他曾經創造出輝煌的成就,也曾遭遇坎坷,受盡人間的屈辱。他的一生,是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黨的一生,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1996)
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蘇無錫。青年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讀書時參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任共青團南洋大學支部書記及上海法南區團委書記。同年秋調團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中國青年》。1927年4月下旬,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5月在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具有高度的黨性,顧全大局,一切服從黨的安排,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宣傳思想和教育文化事業。他尊重知識,愛惜人才,對知識分子熱情關懷,對黨外民主人士坦誠相待。他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為人民政協事業和黨的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貢獻。他作為早期從事青年工作的老同志,始終十分關注共青團的工作,對青年一代寄予了無限期望。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