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第一課時說課稿
為了幫助學生弄明白這一問題,我將課堂充分放手交給學生,具體通過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藺相如“勇敢、機智和愛國”,放手讓學生去抓文中關鍵的語句,并通過“有感情地讀”來體會藺相如的人格特點。
1、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當藺相如看到秦王并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時,他就理直氣壯地說了這么一段話:“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其中的“撞”字就是一個很好的抓點,這一“撞”,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機智過人!
2、領悟藺相如的“愛國”
為了讓學生的思想在課堂中活躍起來,所以第9自然段我采用了師生討論的教學方式,拋出問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在尊重學生答案的同時,聯系課文第17自然段中藺相如與秦王的對話,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感受藺相如的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小結:藺相如屢為趙國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應該受到文武大臣的敬仰,不料卻引起了廉頗的不滿。課件再次出現廉頗的話,激化矛盾。
三、再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不和→和”,簡簡單單一條線,一目了然!它既向學生晰地呈現出了《將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這樣做,是為了逐層遞進,拉近學生與秦、趙兩國,與藺相如、廉頗之間的距離,通過文本的細讀,使學生深入理解矛盾沖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后升華到一定的認知高度。
四、最后,有必要說一下,由于是第一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不太熟悉,因此我努力做到“以讀為主”,課堂中我兩次讓學生讀課文,并給足充分的時間。我覺得“讀”永遠是最好的語文實踐。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化!在這一節課中,我始終沒有忘記這一點!
附: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完璧歸趙
不和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為了趙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