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反思
《橋》教學反思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上海路新村小學 喻 琴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里的老黨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并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后,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后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這樣一個大問題。然后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著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么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我怎樣引入等?傊野炎约耗芟氲降拇鸢竼栴}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另外我還要找到課文中可以朗讀表達感情的朗讀點。既要讀還要讀出新意讀出效果,我設計了師生對讀對話(7~13段)、換詞讀(把小伙子一詞換成兒子14~23段)。
課文上完,自己還有些遺憾,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首先是結尾寫法的好處,由于時間的關系,顯得走了過場,沒有起到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指導的作用,其次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經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這樣黨員的形象就鮮明的樹立起來了。
《橋》教學反思
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曲中學!∴嵃l展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里的老黨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并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后,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叵胱约簞偰玫秸n文時和語文教研組老師一起研究,覺得文章中的這個老支書真是一位高風亮節,舍己為人的好支書。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后來同組的魏延芳老師先在五⑴班講了這課,他在講課中讓學生先找描寫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漢的言行,朗讀課文。聽課后,我想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為割裂開。于是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后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边@樣一個大問題。然后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著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么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我怎樣引入等?傊野炎约耗芟氲降拇鸢竼栴}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
可是自己在備課中也存在著很多疑問。對于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嘆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以及關于洪水的小錄像片什么時候用最好都還沒有想的很明白。課上,對于“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