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雜談
2、音色、音域寬而美,渲染氣氛,促人深思,展示人物內心。
3、感情充沛,愛憎分明:
通過朗讀,學生們對藺相如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會到文章的中心。
三、理清條理,加深理解
教學時,讓學生理清以下層次:
秦王 藺相如 結果
設騙局 → 獻璧而借故要回 → 完璧歸趙
↓ ↓ ↓
用15座城換璧 戰勝騙局 封上大夫
侮辱趙王 → 雪國恥 → 澠池之會
↓ ↓ ↓
鼓瑟: 記錄 逼秦王 擊缶:記錄 封上卿
廉頗 藺相如 結果
因其位高不服 → 讓步:回避 → 負荊請罪
↓ ↓ ↓
伺機碰之:懈憤 不上朝 顧全大局 有錯就改
板書設計:
將相和
(性格直率、有錯就改) (勇敢機智、顧全大局 )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愛國主義
四、把握重點,進行教育
藺相如兩次與秦王斗智,秦王越有權威,越狡詐,越突出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的精神品質。數次較量,屢次獲勝,晉爵而不以功臣自居。知道廉頗碰之,他讓步避開。廉頗得知,深感內疚,敬佩藺相如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而登門認錯,表現出廉頗性格直爽,有錯就改的崇高精神。兩位古人為后人做出表率,勉勵我們陶冶高尚情操,使自己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
這堂課,同學們在積極地探索中,在愉悅的氛圍中飛快地度過。將相的高尚品質深深留在學生的記憶里。
以說促讀 長文短教──《將相和》教學體會
河南省靈寶市實驗小學 雷茹霞
《將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教學時,我采用了以說促讀,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所謂的以說促讀就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一種方法。
一、說人物
讓學生說說本文的兩過人物。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文中“將”和“相”各是什么樣的人物?你是根據什么說的?
2、藺相如是怎樣做到完璧歸趙的?在澠池會見中藺相如又是怎樣讓秦王擊缶的?
3、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
4、你喜歡誰?為什么?通過回答以上問題,具體分析了人物性格,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說故事
讓學生復述“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講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三個故事間的內部聯系。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寫作特點
這篇課文值得借鑒的寫作方法很多,結合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著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課文內容作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先分清每個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礎上再把三個故事聯系起來認識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說感受
主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滲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好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好思想,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四說”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了課文內容,還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