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
一個中心 兩條主線 ——北師大第十冊第五單元《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
《勞動的開端》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的經過。全文表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課文描述的時代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很遠,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感悟窮人生活的艱難呢?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生活艱難”這一中心,理清兩條線,讓學生通過聯系實際比較法,設身處地想象法來體會感悟,課堂收到了教好的效果。
一、瀏覽課文,了解內容。
由于學生有了預習的基礎,課上給學生大約兩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為防止學生出現復述課文的現象,在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教師輔助性地出示一些連接詞供學生使用,比如“為了”“于是”“可是”“從此”等。當學生了解了大概內容后,老師追問,讀完文章,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這時,學生只需說,初步印象。這也是對五年級學生的要求,能簡單談談對文章的初步體會。“我體會到勞動人們生活非常艱難。”孩子們很快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二、細讀課文,體會中心。
“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勞動人們生活艱辛?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語句,并簡單寫寫自己的體會。”如果說,剛才是培養同學快速閱讀的能力,這會,則是培養他們靜思默想的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一邊讀一邊品,一邊品一邊記,這些都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三、抓住主線,交流體會。
學生才讀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見仁見智的體會。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去引導,引導他們抓住和文章中心密切相關的語句深入談。這里,我抓住兩條線,一條是時間線,“半夜動身”“天亮挑煤”“中午栽倒”太陽落山回家”,讓學生從這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中體會到:為了謀生天不亮就動身,直到太陽落山了才挑著空筐回家,感悟出窮人生活的艱辛和為生活所迫,作者小小年紀就出來謀生。一條線是文中多處出現的比喻句。“像狗一樣”“像個瘦猴子”“像落在萬丈深淵”“跟滾水燙過一樣”。這里,寫出了工人勞動條件差,“我”的身體單薄,瘦弱,被重擔壓得疼痛難忍的感覺。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設身處地地去想象,學生體會才會深刻。
四、感情朗讀,感悟升華。
在學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輔之于感情朗讀,讓聲傳情,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得以升華。整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在這里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