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鵝》的教學設計
2、從這一自然段中你還讀懂了什么?能不能用“因為……所以……”來表達。
3、是呀,因為大家都這么說,所以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指導讀,你讀出了什么?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我們對這句話的確信嗎?(深信不疑……)
二、深入文本,研讀品捂
(一)抓住不同態(tài)度,感悟孩子們的心理(3、4自然段)
1、我們的這種相信體現(xiàn)在哪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的3、4自然段,你能從那些句子中讀出我們對牛和鵝的不同態(tài)度?
2、對牛:關注孩子們的心理“一點都不怕”、動作“拍、摸、觸、刮、扳、騎”對鵝:遠遠地……才…… 繞個大圈子
3、指導學生抓住不同的心理讀好3、4兩個自然段。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變化的原因。(5——12自然段)
1、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出示第12自然段)從這段中你讀出了什么?(不再怕鵝、不再欺負牛)
2、讀到這里,同學們心中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態(tài)度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3、讓我們再次走入作者的回憶,去感受那一段經(jīng)歷。請同學們快速瀏覽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幾幅畫面?(被鵝追趕、金奎叔趕鵝、與金奎叔的對話)分別在哪幾段描寫的?(5——7、8、9——1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文字,邊讀邊想象這幾個場景,將描寫“我”、鵝和金奎叔語句分別畫出來,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4、學生交流:
(1)描寫“我”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我“對鵝的害怕,一點兒也不敢反抗。指名讀,齊讀。
(2)描寫鵝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鵝的囂張、霸道的樣子。
(3)描寫金奎叔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金奎叔趕鵝時的勇敢以及鵝的狼狽。
5、再來讀第12自然段:為什么態(tài)度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金奎叔的話再次理解)。作者在5——11自然段中只字未提牛,為什么此處卻提到我再也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呢?(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jié)果就不同。
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
8、所以直到現(xiàn)在……(引讀最后一段)
三、總結(jié)升華,課外延伸
1、再讀題目,這篇課文為什么要以牛和鵝作為題目呢? (作者是想借牛和鵝兩種動物來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換個角度去看事情。師板書:角度不同結(jié)果不同)
2、你在聽了金奎叔的話后你會對牛和鵝說什么呢?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呢?你會對身邊的人說些什么?(任選其一)小練筆。
3、推薦閱讀《兩個花盆的故事》,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后作業(yè))
板書:
牛 和 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