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鵝》的教學設計
一、對教材的認識:
《牛和鵝》是“角度”這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篇文章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又蘊涵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哲理的文章。我在初讀文章時,領會到的作者的表達意圖是多方面的,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得到不同的結果;有當我們在遇到弱小時不能欺負,遇到強暴不要害怕,這樣你的自信就能戰勝邪惡勢力;還有我們要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客觀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等。我想一篇文章傳達出來的意義、思想是多面的,這正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也是作者高明之所在。但這篇文章放在“角度”這一主題單元,從教材的編排意圖來看,更強調了讓學生懂得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這篇文章的編排價值,不光體現了它的人文性,知識性,更多的還是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載體。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鵝追趕的一次經歷中,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全都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以及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因此,本課的可讀性非常強,課上,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感情朗讀,積累優美、生動的語句,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想象畫面、場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達、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以及作者用生動的故事為依托,闡釋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二、學情分析
1、進入五年級下冊,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獨立閱讀能力,在閱讀實踐中能運用一些閱讀的技能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批注、交流、評價的閱讀方法有一定的積淀,這節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進行閱讀實踐的更好歷練機會。
2、針對這篇文章來說,雖然故事的確是淺現生動的,但文章并沒有具體闡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并沒有對故事進行太多的分析,也沒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學生必須聯系上下文,找到重點關鍵的、含義深刻語言文字中作對比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設計思路、理念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課文讀得字字準確,句句通順,讓學生在自讀、練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順序。接下來重點品讀“我”被鵝追趕的經歷,在語言文字中去體會和感悟“我”怕鵝,鵝不怕“我”,金奎叔不怕鵝,而鵝怕金奎叔的不同表現,再從這兩種不同的表現出發,在課文中找到產生這兩種不同表現相關原因的語句“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在對比中分析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設計的理念是:1、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對教材進行取舍和重組。2、根據本文故事情節性強,場面描寫具體生動,道理蘊涵耐人尋味的特點。教學設計時主要體現了“讀、悟、”結合的理念,層層推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學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自讀、練讀、齊讀,默讀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快速瀏覽理清文章脈絡,默讀勾畫我怕鵝,鵝不怕我的語句,有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自己感受到畫面,分角色讀,讀出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態度等等。這樣在讀通、讀懂的過程中自然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并不斷地將新知識溶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