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
同時再看看我們當今學校的教育,有多少的學校敢組織學生出去旅游呢?并不是老師不想啊,原因在哪里呢?在于安全問題,如果在旅行中出現了問題校長和老師都脫不了關系,吃不了兜著走,有你苦頭吃,責任重大啊!以致于為了安全起見學校再也不敢組織學生春游和秋游了。那么學生能指望父母帶他們去嗎?應該可以,可是有幾個父母尤其是農村的家長能有這種教育意識,能抽出空閑的時間陪自已的孩子去旅游呢?因為家長都很忙,忙于生計,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如今的獨生子女雖然得到的很多,可是失去的也很多呀!我想當今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除了學校、老師、家長,教育部門也要好好反思一下,為什么才上小學,孩子們就學得那么痛苦,那么累呢?那么厭煩讀書呢?如果長期下去中國下一代讓人堪憂。學生在學校中把學習當成是人生中最快樂最美好的時光,把學習當成是人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這種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讓我們共同期待教育的春天早點到來。
聽課日里我的思考——《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
昨天是我校語文組的聽課日,我提供了《少年旅行隊》這篇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為數不多的散文詩,針對本周語文組提出的話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我以“讓學生喜歡上旅行、理解旅行的新意義”和“挖掘文本特點滲透寫作技巧的指導”為主旨展開本課教學。
我首先出示北京的幾組名勝圖片,激起學生強烈的旅行愿望,使學生在學文時更好地切身體會少年旅行隊員們的心情,再讓學生讀課文,體會散文詩的特點,緊緊抓住散文詩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去品富有詩意的句子和蘊含哲理的句子,去悟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涵的意境美。本文為散文組詩,篇幅較長,每首詩結構相似,中心主題相同,教學指導應運用學法遷移,詳略得當,有所側重。因而我選擇《出發》進行重點學習,然后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①細讀文章,了解大體內容。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③由課文留白處展開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讀。貫徹“授學生以漁”的教學理念,學生自學的方向很明確,達到讓學生能自主性地去感悟其它幾組內容,在感受語言文字的神奇魅力的同時也教給了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普遍的方法。
設想是美好的,但實施起來總感覺力不從心。由于備課太匆忙,不夠充分,導致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沒能很好地完成,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寫作方法的指導不夠到位,這么美的一篇散文詩也讀得不夠盡興,自己也從一開始的激情滿懷變得力不從心,若有所失。這兩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上的這樣一節課,教學設計最想體現的就是“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沒想到最終這個目的卻沒有達到,充分說明我對于這節課備得不到位。
可以原諒一次次的失敗,但是不可以原諒一次次同樣的失敗。希望自己以后的失敗也能有點新意,希望自己能在失敗中慢慢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