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里的歌謠——《月光啟蒙》課堂實錄
師:剛才有同學(xué)說了,明明是母親的啟蒙,課題為什么叫“月光啟蒙”呢?你覺得,母親與月光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
生:月光是柔和的,母親也是很溫柔的。
師:月有光。我喜歡看月夜,看月色不分貧富貴*,分?jǐn)偨o每家每戶,照亮了大地。母愛有光么?
生:母愛也有光。母親在清苦的日子里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童謠,讓我知道了面對艱難困苦,也要充滿熱情地生活,永遠(yuǎn)有追求。
師:說得真好。母愛有光,母親為“我”點了一盞心燈,照亮了“我”以后道路。
師:月光無聲。母愛呢?
生:母愛也無聲。母親用唱民歌童謠的方式給“我”教育。
師:還有她自己,那份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就如唐詩中說的,“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誰說不識字的人就不智慧呢?童年的夏夜,有這如水似光的母愛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課文開頭就說——
生:(齊)“童年的夏夜永遠(yuǎn)是美妙的!
師:這篇文章原先的題目就叫《月光母親》。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年紀(jì)大了,患了老年癡呆癥。他在《月光母親》里是這樣寫的:
(師伴樂誦讀,母親蒼老的形象與年輕時為“我”唱歌謠的畫面同現(xiàn):
我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shù)刈谔僖卫,依然那么慈祥,和藹,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在《母親》的音樂中,全場寧靜。有晶瑩的東西,在一些同學(xué)和老師的眼里滑淌。)
師:歲月如塵。多少往事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然而,母親在月夜里為“我”吟唱的民歌童謠,卻依然鮮活在“我”的記憶里,一聲聲啊一句句……
(歌聲再度響起。師輕輕吟唱,全場師生跟著輕和……)
師:在歲月的流里,有些東西會消失,比如母親會老去,“我”也會老去。但有些東西,在歲月里沉淀,比如,像母親這樣的歌聲。
五、拓展延伸,親近民間文學(xué)
師:母親不識字,卻有智慧和才華。母親的魅力,來自民間文學(xué)的魅力。民歌童謠是民間文學(xué)中一顆璀璨明珠。上課開始時我給大家說的是一個吳地的民謠,那么,在張家口的土地上,一定也有這樣的民歌童謠。課后搜集一些,與同學(xué)們交流。請班長將同學(xué)們搜集到的制成小報,寄給我一份。我相信,張家口的土地上,既長莜麥與口蘑,也長智慧和才華。我期待和你們一起來分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