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案及設計說明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進入詩境、體會詩情、誦讀達情。
3、挖掘內涵、拓展訓練(想象、思維、表達)。
4、體味意蘊、感受經典、領悟寫法。
教學重點:
1、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味意蘊、感受經典詩句。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激趣入課,為創設情境作鋪墊。融洽師生關系。
二、綜合運用幾種方式創設生活情境,讓師生共同進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詩句中的有關信息,讓學生無意識儲存。
如:“不值”、“應”、“憐”、“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詩句中的有關信息。
如:“游園”、“柴扉”、“蒼苔”、“屐齒”。
3、在情境中師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詩句的3個問題并得到思維、想象、表達的綜合訓練。
a、怎么開門?
b、主人為何不開門?
c、看見一枝紅杏出墻來心情怎么樣?
三、帶著師生共同生成的問題及無意識儲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關信息形成問題情景,直面詩句,理解詩句。
1、讀通詩句。
2、結合三個問題情境,讀懂詩句,并重點指導。
“應”、“憐”、“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紅杏出墻”聯想到姹紫嫣紅的“滿園春色”的獨到寫法和獨特心情。
四、誦讀達情。
1、扣詞達情、悟意,重點指導“小扣”、“久不開”、“關不住”。
2、創設與生活對接的生活情景,指導、激起學生達情悟意。
前兩句達“掃興”之情。后兩句達“欣喜”之情。整首詩達“喜愛”之情。
五、直面經典詩句,重點感悟經典詩句的內涵及意蘊。
主要采用創設情景的方式讓學生感悟經典詩句,具體形式可采用師送生——師送校——師送班——生送生——生送師等送詩句環節。
六、拓展訓練。
1、學生改詩:根據學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個問題,改動詩句表達胸意。
2、讀詩(可用對比讀的方式讀)。
3、思維、想象、表達的整合訓練。
“哇!開門了,真是春色滿園呀……” (預設,視情況調整)
教案設計說明:
《游園不值》語言樸實無華,但這看似平淡的語言卻飽含著作者對春天的無比喜愛之情。一枝出墻紅杏,帶給普通人的可能是見不到萬紫千紅春象的遺憾和失落,給詩人的卻是“滿園春色”的欣喜。這種由一枝紅杏聯想到春色滿園的內在詩句魅力,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對五年級學生來說,讀通、讀懂此詩不成問題,可對詩的內涵的把握,卻缺少一定深度的感悟。因此,本詩的教學重點應定位在如何感悟經典詩句的意蘊、體會詩文的情感層面上。
根據以上目標,教學本詩時主要采用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生活情景,間接接觸文本,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捕捉詩文中外在的語言信息,生成有利于挖掘詩文內涵,突破重、難點的問題,為直接進入文本 “蓄勢”。達到“蓄勢待發”的效果和“不為而為之”的教學藝術境界。
二、形成問題情境,帶著問題直接進入文本,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在“生活情境”中儲存并作用于大腦的信息,幫助自己與文本進行對話式地閱讀,這樣會產生一種“積極、主動式”的閱讀期待,激發興趣,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