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謎 表格式教案
課題19天火之謎備課日期12月 2日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布置學生搜集富蘭克林的資料。教學時間二教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2、學習文章第一段教學重難點朗讀 寫字 了解課文脈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揭題導入 。 二、初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四、學習第一節 1、以一段雷暴的視頻錄象導入課題。 2、你知道雷暴形成的原理嗎?但古時候的人是如何認識的呢?板書揭題:天火之謎3、教師提問:“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1、檢查自學情況。(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2)理解詞語。2、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1、指名讀課文。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3、為什么說它可怕?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4、齊讀第一節。 學生先觀看,再組織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 指名讀生字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再讀課文,思考每一節與課文的內容 概括段意 指名讀課文用課文里的語句概括主要內容 齊讀第一節 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文本充分接觸,掃清閱讀的障礙。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深入學習課文,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復習導入 。 二、學習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