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介紹火星知識的文章,說明火星與地球有若干相同之處。文章在總述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之后,重點介紹關于火星上水的 來源的兩個推測,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個“謎”。本文八個自然段,可分兩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點明火星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的緣由,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一段圍繞著“孿生兄弟”展開來寫的。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圍繞水和生命具體介紹火星的情況。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可分兩部分。一部分圍繞“水”來寫:寫了火星曾經有水,續寫火星上水的來源,再寫火星上水不能留住的原因。另一部分圍繞“生命”來寫:先寫從火星表面找到生命已屬渺茫,繼寫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有水,相應地可以孕育出生命來。最后,對火星可能有生命正是科學家進行探索的火星之謎。
(二)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以下3點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能有感情的讀課文,學生能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2、知識目標:理解火星的基礎知識,初步認識設問和比擬的修辭手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我們熱愛科學的志向。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有關火星的基礎知識。2、領會本文用詞準確嚴密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說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巧設作業,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培養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2、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3、學習第1至5自然段,懂得“火星與地球的相似之處,及其水的來源。
教學重、難點:懂得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處及其水的來源。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意學生的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力達到目標。
(一)、教法。
1、自讀自悟法:先從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然后自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2、品詞析句法:通過句式的推敲,透過相關詞語,理解本文用詞準確嚴密的特點,認識設問和比擬的修辭手法,領悟文章的內容。
3、以讀代講法:通過反復的朗讀,熟讀成誦,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八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
(二)、學法
運用讀、疑、思、劃、議、說等方法,以及同學互學、互議等形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教堂”為“學堂”。
三、說教學流程
(一)、揭題解題,激疑導入。
1、板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讀課題)
理解“孿生兄弟”的意思(同一胎出生的兄弟)。
2、齊讀課題,提問:
(1)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個題目,想知道些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培養求異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2)破折號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