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學設計
開簾一寄平生快,萬頃空江著月明。
e作者為什么要把“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改成““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被兒童吸引,喜愛兒童)
f還從哪里寫出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笑著……迎著……擠進……)
[教師的點撥不要過碎或過細,切不可演變成串問的形式。要在學生不能理解和抓不住要點的時候,隨機地啟發和引導。學生能理解的,教師就不要再多問或解答了。]
⑤引導學生朗讀1-2自然段。
作者路過頤和園,看見了“成百盈千”的孩子,于是引起了聯想,由衷的產生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誰能作者這種喜愛之情讀出來?
指名學生朗讀。
[注意讀后的激勵和評價。必要時,教師可范讀。]
3、學習第3-4自然段。
①默讀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知春亭畔看到了什么?畫出描寫兒童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小組交流。
③點撥和引導:
a讀了這段課文,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孩子特別的多:
我們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無隙地!
(重點理解“隙”字,“隙”是縫隙,“座無隙地”就是一個挨著一個坐著,寫出了孩子的多。)
●體會孩子的活潑可愛;
女孩子、男孩子,戴著紅領巾的,把外衣脫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東一堆,西一簇,嘰嘰呱呱地,也不知說些什么,笑些什么,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
(“脫”“搭”寫出他們玩得很隨意。“說”“笑”寫出他們很開心。“閃著汗珠”寫出他們玩得很勞累。)
[教師可以趁機點撥:他們會說什么呢?你們在出游的時候有這樣的情景嗎?]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著樹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會神地看小人書。
(“聚精會神”不僅寫出他們愛玩,還寫出他們愛學習的特點。)
湖面無數坐滿兒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蕩漾,一面一面鮮紅的隊旗,在東風里嘩嘩地響著。
(“無數”寫出了人多。“蕩漾”“ 嘩嘩”襯托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在轉彎的地方,總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個滿懷,他們匆匆地說了聲“對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們和我們常常“撞個滿懷”,說明他們有點莽撞;他們總是說一聲“對不起”,表現了他們的懂禮貌。)
[教師可拓展:假如你就是冰心老奶奶,孩子撞在你的懷里,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b作者抓住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語言,寫出了他們活潑可愛的特點,這樣描寫也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你們能不能把孩子活潑可愛的特點讀出來?注意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c自由地練習朗讀。
d指名學生朗讀。
[注意在激勵和評價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課堂總結,置留問題
作者一走進頤和園,就被孩子們所吸引了,在知春亭畔又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可愛。那么作者走進玉瀾堂的院落的時候,又感受到了什么?下節課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