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 教學設計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
(3)用筆圈出這段話中的數字。
(4)學生說體會。(可體現出“寶船”的大。)
(5)點撥: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要點:a、這些船大,雄偉壯觀,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讓我們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兩個五層樓疊起來的高,五幢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十座教學樓那么寬。包船真的是非常雄偉壯觀啊。)
b、船上有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 (理解“羅盤”)
c、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等。
(6)點撥:船如此裝備齊全、華麗雄偉,又如此多,可見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加以具體說明的?(列數字)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抓住數字仔細體會,把握寶船的特征。)
(7)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8)除了船多,你還從哪看出這次遠航的規模很大?
(隨行的人多:上面載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9)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模之大啊!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說。)
(10)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自主讀文、想象練說,抓關鍵句、重點詞體會感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規模之大。)
4、解讀“時間長”、“范圍廣”
(1)、導語: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時間很長、范圍很廣?
(2)、交流出示: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鬢發全白了。這次航行,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3)、自由讀一讀這句話,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4)、師小結: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從中國太倉到非洲東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航海事業,他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為一位頑強探索的偉大航海家。
(5)、指導朗讀。
5、解讀“友好交往”
(1)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他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書:友好交往)請大家閱讀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簡潔的話來說一說。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友好交往。)
(4)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友好往來。”)齊讀。
(設計意圖: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必須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體會,在對比中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