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案設計
(天資聰穎,(突出傳唱)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只長歌謠。)
理解兩個“長”字。(生長、產生或傳唱)
黃河因為泥沙沉積,常常改道,那留下的故道土地貧瘠,難以長出五谷,所以作者家鄉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清苦)然而,家鄉的人們依然樂觀,依然向往幸福的生活,他們在勞動中創造歌謠,在勞動中傳唱,一代代,口口相傳。他們用歌謠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母親又把歌謠傳給了我,其實母親傳給我的豈止這些-----出示
母親通過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還記得混沌是什么意思嗎?
(是一團模糊,頭腦里一團模糊)也就是課題中的-----“蒙”的意思,月光下這個讓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的過程就是——月光啟蒙。板書:豁然開朗
母親通過歌謠讓我明白了什么呢?(勤勞、熱愛生活、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
天資聰穎的母親不僅用歌謠讓我受到啟蒙,還用什么給我啟蒙?(講故事、猜謎語)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的第6、11、12、13小節,體會母親是如何給我啟蒙的。(啟迪想象,熱愛文學)板書:熱愛文學
神話故事寄托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月光下,母親正是通過這些故事、謎語來啟迪作者的想象,同時把熱愛文學的種子播進了作者的心田,這就是---月光啟蒙。
神話故事令人浮想聯翩,“我”聽得入神了,母親也醉了。出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親怎么會成了玉石雕像?(那是因為母親冰清玉潔,在作者眼里非常美麗;母親很慈愛,仿佛女神……)
母親慈愛圣潔,就像我心中的女神,這就是“我”的月光母親!我們應該懷什么感情去讀好這句話?——(敬仰、崇敬、敬愛)指名讀,齊讀)
同學們,現在你能說說課題為什么用《月光啟蒙》嗎?
(三)、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母親不識字,但她有愛有智慧,她在月光下用優美的歌謠、生動的故事,把對文學的愛如春雨點點播灑進“我”的心田。
長大后,作者成了一名著名的煤礦詩人,寫了很多的詩。
出示: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
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
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黑土地》 孫友田)
這段文字段節選自孫友田寫的《黑土地》。讀讀這段文字,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自由讀,交流。有童謠的特點)
是的,在孫友田的很多詩歌中都能看到童謠的影子。這都是月光下母親的歌謠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作品風格。所以,作者深情地說:(出示課文最后一小節,生齊讀。)
時光如流水,伴著濃郁的月光,伴著母親的愛,作者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然而,四十年后,孫友田回家看母親的時候,卻發現:
(師伴樂誦讀: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藹,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