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四個一比賽——《鼎湖山聽泉》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一篇游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作者以游覽線路的先后順序,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教學這一課,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課文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啟發學生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受到美的熏陶。在充分感受泉聲美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心聆聽的習慣,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1.重視朗讀,在多樣的訓練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感。
2.有機融合聽、說、讀、寫,扎實進行雙基訓練。
3.在研讀中借鑒作者的表達方式,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作者按地點轉移和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培養文學感悟能力。
4.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品味其表達效果。
5.在充分感受泉聲美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心聆聽的習慣,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斟酌詞句,品味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表達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泉聲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難點:
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法學法:
1、從關鍵詞句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2、運用情景教學法,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質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3、運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
4、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精心選擇運用讀書,勾畫、想象等方法,以聽促讀,以讀促學。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入手,激情導入
(播放音樂)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生答)
(教師板書繁體:聽 )
師: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你知道這個字告訴我們什么?(生答)
師:你喜歡聽什么?(生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跟著作者謝大光的腳步到鼎湖山聽一聽美妙的泉聲吧!板書課題:(鼎湖山聽泉)齊讀課題。
聽,耳邊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音樂),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仿佛我們已來到了鼎湖山。(點擊鼎湖山圖片)
師:面對鼎湖山,你最想說什么?
生答
師:是呀,多么美妙的鼎湖山,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打開課本,跟著作者的腳步去游覽鼎湖山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 “鼎湖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答)
師: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看看聽者的地點和時間有什么不一樣?用筆勾畫描寫作者游覽的地點和時間的詞句。
(生瀏覽課文 勾畫)
師生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引導學生抓住“半小時左右”、“過了寒翠橋”、“來到半山腰的慶云寺”、“入夜”、“蒙眬中”這些詞句,達成目標二:學習作者按照地點轉移和時間先后順序記敘的方法。)
師小結:這篇文章是一篇游記,作者移步換景按照地點的轉移和時間的先后順序,寫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