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青《夏洛的網》課堂實錄
在小徽中的感召下,遲云龍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10萬元的捐款,也得到了大連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已經無處籌錢被迫放棄治療在家的遲云龍再次住進了醫院。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遲云龍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身體也逐漸康復。2005年9月,遲云龍又重新回到了校園。
師:感動之后是思考。這是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10月20日播出的《琴童》的剪輯。在這個故事中,有夏洛么?他是誰?
生:就是在街頭拉小提琴的男孩。
師:他叫宋徽中。他有什么本事?他的網在哪里?
生:他拉小提琴為遲云龍同學看病籌錢。
師:動人的琴聲就是他的網,他的網上有文字嘛?如果有,你覺得該會是什么字?
生:請社會上更多的人來關心患重病的同學
生:幫幫遲云龍吧。
生:救救他吧
師:這網,不僅織給行人看的,也是織給遲云龍看的。宋徽中在求助信里說,我是他的同學,我要幫他(生接:活命),那網,更要喚起遲云龍的生命熱情“活下去”。
師:非常遺憾的是,這20多分鐘的講述中,并沒有遲云龍的講述。你覺得遲云龍該怎么想怎么做才配得上做宋徽中的“威爾伯”?
生:我想,遲云龍一定要讓自己變得快樂,坦然面對現實,與病魔作抗爭,讓自己的病好起來。
師:那就是勇敢地活下去。我們也期待著他們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這樣生死攸關的事,在生活中并不是很多。那么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的夏洛又有什么意義呢?張老師想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今年暑假,我去貴州參加了一個“靈山-新教育義務支教”活動。我們去的那個地方叫湄潭縣。山路條條,水路迢迢,辛苦得很。但為什么要去呢?因為這個活動的負責人是我的朋友魏老師。我愿意做一回他的夏洛。那次做他夏洛的還有十來個人。培訓活動反響挺好。那次,我上了一堂課。回來后,魏老師寫了一個課堂印象,說我的課沉靜、智慧、優雅。9月份,我獨自一人去了張家口上課卻一點也不緊張,知道為什么么?因為魏老師曾給我織了一張網,網上寫著:沉靜、智慧、優雅,我就盡力使自己看上去是那個樣子。所以,魏老師也做了一回我的夏洛。
今天我們的聽課老師中就有魏老師,魏老師也看過《夏洛的網》,我們用掌聲歡迎他為我們講幾句話。
魏老師:我也非常喜歡這本《夏洛的網》,當時,去貴州支教的時候是我組織主持的。我那邊需要請一個優秀的老師上一節語文課,我跟張老師說的時候,她說正在開學的時候,學校很忙,恐怕走不開。我記得有一次,在咖啡館里,我和干國祥老師討論這次活動,想得愁眉苦臉的時候,張老師說,她一定想辦法過去。我很感動。那次,張老師做了我的夏洛。
師:我覺得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彼此做了對方的夏洛,也創造了彼此生命中不可能中的可能。也使得這件事情,這個友誼擁有了不一般的意義。用蜘蛛夏洛的話說,這本來是件(生:了不起的事。)這樣的友情,不僅溫情,還擁有力量,是大家所渴盼的。
誰來做我的夏洛?我又來做誰的夏洛呢?把問號留在心里,回去有時間,再靜靜地讀讀這個故事,如果有話要說,就寫點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