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目標預設: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學會扣住重點詞語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讀中感悟。
3. 能正確認識數據在課文中使用的作用。
4. 通過文本的理解,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談遷面臨厄運那打不垮的堅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扣住重點詞語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讀得堅定點。
2.課文中誰遭到了厄運?(談遷)
3. 我們知道談遷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國榷》。讓我們一起大聲地喊出談遷心中的信念。ò鍟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 面對這部飽含20多年心血的史書,談遷心中會想什么?這意味著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將得到回報,世人終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了。)
2. 談遷心里該是多么快樂!
出示:面對這部……可想而知。
(指名讀,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喜悅,齊讀)
3. 當談遷還沉浸在完成鴻篇巨制的喜悅中時,一場厄運從天而降。
請同學自讀課文第二小節,看看談遷遭遇了怎樣的厄運。(生交流,能讀讀文中的
敘述嗎?)
一天夜里,……從此,這部珍貴的書稿就下落不明。
4. 這是一部怎樣的書稿?
(珍貴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歷史價值的)
5. 談遷是怎樣完成這部書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 多 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a. 默讀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數字,透過這些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信念、精神)
b. 交流,相機點撥:(在交流過程中指名讀)
20多年——20多年來,他沒睡過一個好覺,沒吃過一頓好飯,沒穿過一件象樣的衣服,談遷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國榷》是部史書,必須反復地查證、修改,可見談遷治學多么嚴謹;50多歲——二十多年啊,他從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變成了白發蒼蒼、體弱多病的老人;500多萬字——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鴻篇巨制。
(意味著20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談遷將一無所有)談遷該是多么傷心!
(設計意圖:重點體會數字的表達效果:突出了信念的潛在力量!耙稽c”資料,要走“一百多里”,那么,“20多年”、“6次修改”、“500多萬字”,談遷要找多少資料,走多少路呢?談遷為什么能做到這些,并且堅持了20多年呢?說明有一股力量在支持著他,這股力量就來自他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