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致盎然說發現,輕輕松松導課行——《讀書莫放“攔路虎”》教后記
《讀書莫放“攔路虎”》是蘇教版教材安排的第一篇自讀課文。它的內容以說明事理為主,不像其他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那樣容易吸引孩子。因此,備課時,我在如何激趣導學方面多了一些思考。后來在課堂實踐,我發現:讓學生自己來發現,是一個頗為有效的激趣導入法。請看下面教學片斷:課的伊始,板書課題:讀書莫放“攔路虎”*
師:仔細看看,今天學習的課文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生:課題后加了三角號(因三角號打不出,這里姑且用*代替)
師:知道加三角號是什么意思嗎?
生:是自讀課文的意思。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從目錄后面看到的。
師:多會讀書的孩子!不但看得懂符號,連目錄中提供的信息也不放過,真了不起!
師: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自讀課文嗎?
生:就是自己閱讀、自己讀懂的課文。
師:是呀。從這個學期開始,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們為我們安排了讓我們同學自己閱讀、自己就能讀懂的課文,這就是自讀課文。再找找看,這個學期一共有幾篇這樣的課文呀?
生:一篇。
師:是的,從這個學期開始,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們都會為我們安排一篇這樣的自讀課文。但是,一個學期就一篇,咱們可得好好珍惜這個自讀的機會喲。
師:再看看課文,還發現什么與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內容不一樣,這篇課文是講要勤查字典的道理的。而我們以前學的不是寫人就是寫事,要么就是優美的景物的。
師:是呀,除了課題不同,內容也不同了。還有新的發現嗎?
生:字體字號也和以往的課文不同,以前的課文都是楷體字,字號大一些。而這篇課文是宋體字,字號要小一些。
師:同學們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這個小小細節都老師都沒有注意到呢。謝謝你讓我知道了這個不同。還有發現嗎?
生:課文的長短也不一樣,這篇課文特別短,別的課文除了古詩以外,都很長,而這篇課文只有短短的四段話。
師:對,篇幅短小,也是自讀課文的一個特點。這也被你發現了。那么,這篇短小的文章咱們同學能自己讀懂嗎?試試看,好不好?
自讀課文。交流: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略)
副板書: 課題不同
學習方法不同
內容不同
字體字號不同
篇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