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蟬脫殼》。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以及偉人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甚至為之獻身的精神,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致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進而培養出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
《金蟬脫殼》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清晰細膩地為我們呈現出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對金蟬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三個不同時期金蟬的行為作了詳細敘述,在對關鍵場面中動作的描寫都各有特寫,字里行間充分洋溢著作者對觀察到金蟬脫殼過程的喜悅以及對大自然神奇的熱愛與贊嘆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積累一些生字詞,了解到大自然中類似金蟬脫殼等現象的神奇,從中得到強烈的震撼,還能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只有觀察得認真細致,才能寫好文章。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于對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的這種認識,結合著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中的10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于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精神。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并體會到認真細致觀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結合此情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本課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掌握金蟬脫殼的神奇過程以及在金蟬脫殼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致。
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于觀察事物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精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方法和教學上談談。
第二、教法、學法
本課作者觀察金蟬脫殼過程認真細致,敘述詳細生動,語言極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圖片等教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真實再現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變化,激發學生觀察認真細致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進入對金蟬脫殼神奇過程的濃厚興趣中,展開對本課的學習。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并通過視頻的播放為學生還原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見到過金蟬,卻很少有學生見到過金蟬脫殼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見過的金蟬是什么樣子,在教師出示金蟬圖片的時候,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在此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金蟬脫殼的視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自己觀察事物的興趣并培養認真細致的精神。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