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自相矛盾》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九冊《成語故事》中的一篇,課文篇幅不長,內容簡單,但是故事所闡明的道理非常深刻,對于理性尚處“休眠期”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理解故事的意義,獲得思想上的啟迪,進而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筆者認為,必須處理好形象與意義的關系,把情趣與理趣結合起來,讓語言和思維共同生長,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得到發展。
一、故設矛盾,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校的語文老師全部大部分來聽課了。
(生疑惑)
師:怎么啦?
生:“全部”和“大部分”兩個詞矛盾。
師:噢!?我說錯了。我重新來說一句,(看看外面)今天天氣真好,是個布滿陰云的晴天。
(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
生:晴天是有太陽的,布滿陰云的天氣怎么可以說是晴天?
師:這里也有矛盾,是嗎?
生:是。
師:(板書“矛”和“盾”并進行書寫指導)“矛”是什么東西?
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師:“矛”是一種兵器,頭上用青銅器或鐵器做,非常銳利。“盾”又是什么呢?
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生:現在有的警察也用。
師:是的,防暴警察要用盾牌。(指著“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到一起,就不再是兩件東西了,它產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種句子。其實,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這方面的例子,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有個廣告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就是前后矛盾,既然不收禮了,為什么還收腦白金呢?
生:“葉公好龍”也是自相矛盾。葉公嘴上說喜歡龍,但是當龍來見他時,它嚇得躲了起來。
生:有個人看到墻上有人亂涂亂畫,他寫在墻上寫了一行字——“不準亂涂亂畫”。可一看,心想,我寫的這些字該算什么呢?
……
師:自事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呢?“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
[評點:對于“自相矛盾”是怎么回事,學生其實并不陌生,以前做過不少“前后矛盾”的病句修改練習,生活中也常常能聽到,或者碰到“自相矛盾”的情況,從他們課前收集到的大量“自相矛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一點。教學中,把交流“自相矛盾”的事例放在課伊始,而把課文的學習當作“尋根”來處理,符合“教學基于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發展性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要求。教師以“自相矛盾”的話來引出教學內容,引起學生思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出來,教學因此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是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二、扣住夸口,理解內容
師:(板書:夸口)“夸口”是什么意思?
生:夸獎自己。
生:驕傲的意思。
……
師:請大家看看“夸”字,“夸”的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