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學實錄
生:因為用他的矛來戳他的盾,可能矛還是好好的,盾卻壞了。
生:可能盾好好的,矛壞了。
生:還有可能矛和盾都壞了。
……
師:也就是說,他夸口說的兩句話不可能同時成立,要么前一句話不對,要么后一句話不對。我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那課文為什么不把問題的答案寫出來呢?
生: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需要寫出來。
生:不寫出來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
師:而且從行文的角度看,不寫出來語勢更加緊湊。
[評點:承接上一部分的教學,這里再次利用“夸”字,從“夸”字中拆分出另一個字——“虧”字,利用“虧”字引出“吃虧”的意思,進而提出“楚國人吃了什么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本文學習的重點——楚國人為什么會“吃虧”?(用課文中的的原話來講就是:“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學生回答了這個問題,就基本弄懂了“自相矛盾的關鍵。之后,進行寫作技巧的分析:想想課文為什么不把答案寫出來。這樣,把“寫什么”與“怎么寫”有機結合起來。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一步緊接一步,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發展性的課堂教學既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包括語言的理解,語言的運用,學習課文中的語言表達方法。]
四、代寫反思,提升認識
師:那楚國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定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
(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后起來交流。)
生:看來我不應該說大話,讓人笑話了。如果今天只說了一句大話,還可以,說了兩句大話,就出問題了。
生:我應該謙虛一點才對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的事物呢?就是有,也要注意謙虛一點呀。
師:是的,我們不應該說大話,說大話會“吃虧”。但從深層次上看,楚國人的根本性錯誤不在于說了大話,而在于他說的兩句話前后抵觸,前后矛盾,前后兩句話打起架來了,請同學們繼續寫反思。
生:今天我真是太丟臉了,我怎樣可以這樣說大話呢?說了一句還好,第二句再說,就自相矛盾了。有了最鋒利的矛,就不該有最鋒利的盾了。
生:我以后說話可得小心點,先想好再說了,不能說滿口話,要注意前后相符合,不然會鬧出笑話的。
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該如此說話了,本想夸耀一下,讓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點,沒想到反而露餡了,沒人來賣了。這都是“自相矛盾”惹禍啊。
……
師:不僅僅是說話,我們做事也當心前后矛盾。
師:(出示:讀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說話和做事不要 ,要 )
生: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說話做事不能前后抵觸,要前后一致。
師:生活中怎樣避免“自相矛盾”,能否舉些例子?
生:答應借書給人家,就要借給人空,不然的話說的話和做的事前后矛盾了。
生:我們是少先隊員,我們做的事要和少先隊員的稱號相符合,不然也是自相矛盾。
生:我們作文寫好后多檢查,把自相矛盾的地方改過來,不然人家會讀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