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村居
作者在農村中,看到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繼續品味“醉”字。)
四、背誦、翻譯。
五、欣賞插圖。
課本的編者根據詞意,畫了一幅插圖。請大家認真地觀察,進行欣賞,也可以對插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六、作業。
1、學習生字,背誦課文。
2、書面翻譯全詞。
3、收集有關的材料,想一想,一個偉大的詞人為什么羨慕居住在農村的人呢?
(二)
一、復習,揭題。
在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們學過了一首毛主席寫的詞——《卜算子詠梅》。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古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板書)
“清平樂”是古代詞中的一種,它的格式是怎樣的呢?大家學了課文就會知道。
二、自讀初悟,了解主要內容。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詞。并想一想,這首詞寫的誰?
2、指名朗讀。齊讀。
3、提問。學生答后,板書:白發翁媼。
三、引導細讀,深刻理解詞意。
1、提問,討論詞所描寫的主要情節。
作者知道“白發翁媼”是誰嗎?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誰家)
這一對“白發翁媼”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們在交談些什么嗎?(他們用“吳音”在交談。)
2、追問,討論理解詞的主要意思。
作者聽不懂他們所交談的內容,也沒有上去進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們所交談的內容。大家再細細地閱讀全詞,想一想,這對白發翁媼交談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從詞的1、2兩句中,可以知道:我們雖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圍的環境是很美麗的——小溪從我們的屋旁流過,岸上草木青青。
從詞的下片所寫的內容,可以知道:我們還有三個勤勞而又可愛的兒子呢!
這些都是作者觀察了周圍的情景,猜想出來的。)
3、深問,體會翁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一對白發翁媼居住在這樣自在的農村,又有勤勞可愛的兒子,心里感到怎么樣?
作者偶爾看到了白發翁媼的生活環境,他的心情又怎樣?
四、反復誦讀,背誦全詞。
五、翻譯全詞。
(一天下午,天氣沒有中午那樣炎熱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聽到一陣親昵的話語。轉身一看,一對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們的茅屋前,親切地交談著。他們說的“吳音”,我一句也聽不懂。我不忍打斷他們的交談,只得站在遠處看著……
我向他們的周圍看了看,猜到了他們交談的內容。他們雖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圍的景色是美麗的。他們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個勤勞而可愛的兒子。這怎么能不使他們高興呢?
我呆呆地望著……)
五、比較欣賞。
出示毛主席的詞《卜算子詠梅》,引導比較,找出《清平樂》的特點。(“清平樂”有上下兩片;上片每行的字數不等;上下片的韻腳是變化的。)
六、作業。
《清平樂 村居》說課設計之一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