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語文下冊習作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3、表達自主化。
“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是《課標》提出的重要的寫作理念。為落實這一理念,本冊習作教材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首先,在“寫什么”的問題上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自由,盡量做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例如《習作5》:“請你寫一位身邊的小能人(可以是語文、數學、體育、藝術等學科成績優異的同學,也可以是電腦、制作、發明等方面的能手)”。一個“等學科”,一個“等方面”幾乎包括了學生所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小能人,自由選擇的空間何等廣闊。再如習作7:“面對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你肯定也有過無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動人的故事……將它們寫下來,一定能打動人。”一個省略號,給學生留下了任意馳騁的空間。這樣有利的條件,這樣廣闊的空間,任學生選,任學生挑,任學生利用,無拘無束,揮灑自如,學生還會愁沒啥寫嗎?其次,對于“怎么寫”的問題,教材沒作什么限制,學生可以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不存在任何條條框框,真正達到“我手寫我看,我手寫我想,我手寫我說,我手寫我做”。第三,題目多由自己定,本冊習作教材嚴格遵循《課標》“提倡學生自己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的原則,習作題目多由學生自己定:例如《習作1》,寫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己定”;《習作4》要求學生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題目自定”;習作5,請寫一位身邊的小能人,“題目自己定”;《習作7》寫一篇想象作文,“自己給習作定個題目”。有些習作干脆不提題目的事,讓學生自己做主,例如《習作3》、《習作6》,怎樣命題,命什么題均由學生自己當家做主,這種習作方式也為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坡度,為學生寫作文增加了有利條件。
4、培養觀察能力
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寫好紀實作文的基礎和前提,不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本冊習作教材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例如,《習作1》指出:“有些文章是經過對某一事物的多次觀察才寫成的,《二八月,看巧云》的作者經過多次觀察,發現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狀和色彩這兩個方面。就形狀而言,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魚鱗云的形狀又是多種多樣,且變化多端,而這些變化絕不是一天中所能觀察到的。”這就是要告訴學生要經常觀察,長期觀察,養成觀察習慣,才能有較大的收獲。還告訴學生“觀察時注意自然現象的變化,善于比較”。也就是說,觀察要注意方法,還要學會邊觀察邊思考,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才能發現新的東西,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另外,觀察還要有重點。觀察要在仔細認真的基礎上,抓住重要部位進行重點觀察,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突出重點。例如習作4的例文《龜山漢墓參觀記》,作者就沒有對整個參觀過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紹,而是重點寫了甬道、歌舞廳、排水溝。這也是從另一個側面告訴學生:觀察也要突出重點。
5、激發想象能力
《課標》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寫想象作文是習作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即便是記實性作文,也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幻想和想象,是作文教學的重點訓練項目,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只雄鷹的話,那么記實和想象就是這只雄鷹的兩個有力的翅膀。少年兒童正處在幻想的年齡,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幻想和想象,如果給他們適當的話題加以引導和激發,那么他們心中的奇思妙想就會變成一個個新奇的故事。例如習作7:“月缺月圓”是怎么回事呢?課文《望月》中的小外甥說,月亮是天的眼睛,它每個月都要睜大了看人間一次,困了,就要閉上。這是多么富有創造力的有意思的想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