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語文下冊習作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面對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你肯定也有過無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動人的故事……
短短的富有感召力的兩段話,再加上充滿奇特想象的例文,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一會兒上天和星星捉迷藏,到月宮看玉兔玩耍,觀嫦娥跳舞;一會兒成神仙,駕祥云穿梭于太空……學生憑借豐富的想象,無所不往,無所不能。
四、習作教學建議
1、正確領會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
認真鉆研習作教材,正確領會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這看起來似乎是老掉牙的觀點,但它確是搞好習作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我們知道,蘇教版國標本3-6年級各冊課本的基本框架是“兩根柱子,一條龍”。習作便是跟閱讀并峙的另一根柱子,它獨立成章,自成體系。認真鉆研習作教材,弄懂本冊習作的目標要求,弄清它在整個小學階段習作訓練中所處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胸懷寫作教學的大局,才能做到習作教學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
2、充分利用好習作教材資源。
盡管我們經常聽到“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這樣的說法,但毫無疑問,教材是教學最重要的憑借,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參加過語文教材編寫的同志都知道,古今中外的文章浩如煙海,精彩絕倫的文章也不乏其篇,但能作為教材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好選的。其原因是:作為教材的文章既要規范,又要精彩,更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識水平,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較合適的文章,但深入研讀以后,仍會發現許多地方不妥,于是編者需要字斟句酌,反復加工,花費多少心血,最后才能與教師、學生見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材資源是學生需要的最純潔、最高質、最安全的精神營養品,是教學的首選。充分利用好教材這種優質資源,是極為必要的。翻開蘇教版國標本的習作教材,無處不體現編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設計。每次習作的話題都充滿了情趣、充滿了智慧,都是為激發學生習作積極性而精心編寫的。例如《習作4》,讀了這篇例文,大家一定會感到龜山漢墓的確是“中華一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這篇例文正是抓住了一個“絕”字來寫的。
寫參觀記固然要按順序,但也不是事無巨細地記“流水賬”。例文就沒有一處一處地寫,而是重點寫了甬道、歌舞廳、排水溝。這樣寫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次習作的例文都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跡工整、行款規范的小學生作文,用的是孩子的口氣,寫的是孩子們的生活,說的是孩子們自己的語言,抒發的是孩子們自己的感情。如《習作7》的例文,就是段立男同學看著迷人的星月,產生了更奇特的想象。另外還有精美的插圖,也為開啟學生的思維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編者提出的習作要求,都是本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讓他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去寫作而提出的,教者一定要領會好,把握準,用得巧。如《習作6》,“用你的筆介紹一下這個人吧。要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要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當然,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盡管教材是精品,就像人生活一樣,不但要吃精品,還要吃一些粗糧、蔬菜等。習作教學也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展學生的寫作空間。